po幾張改造前的現場照片,讓大家更直觀地看到原始空間里的問題: 1.動線混亂,原本就面積有限的客餐廳,被切割的支離破碎,幾乎沒有一面完整墻體,這樣的布局對日后的儲物、電器安放位置制造了難題; 2.廚房這類需要大面積操作與儲物的空間面積狹小,放置廚電后幾乎沒有操作臺面與柜體儲物空間;(圖2,拍攝角度已經是站在廚房門口了,也就是說實際完整廚房也就這么大) 3.衛生間布局不科學,不好用也不好處理衛生; 4.各個空間入口過近,使用不方便也不合理;(圖4為站在衛生間門內向外拍攝,直接就可以看到跟兩個房間入口相聚非常靠近,面向的這條無形的通道,之間占用了近客廳的一半面積); 5.陽臺面積分布不科學,有很多浪費空間(圖5為,除了陽臺面積以外,在建筑內又分隔了一個龐大的類似設備間的部分) 6.空間內部電氣管線混亂,很多水電走線很不美觀,也不安全 7.我們發現在衛生間與客廳交接的外部有一個類似設備小陽臺的空間,后期可以合理的利用; 8,房間面積分布不科學,有一些空間可利用,如磚砌的飄窗,可替換為帶有儲物的空間,(圖為主臥,實際上最大問題是在次臥,但是面積實在是太狹小,最長邊才1.9m,相機拍不出角度); 9.建筑內有一些不合理布局,比如圖中,入口直接是個相鄰隔壁墻體的狹長通道,沒有鞋柜空間。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我們對于這類空間最起初的要求就是還原每部分獨立空間的功能,從而讓整個空間能真正“好用”,把原本因為面積、格局等限制因素而功能不完整的空間通過設計的方式打破原先的壁壘。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對單一面積疊加更多的功能無疑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我們整合了原本的浪費面積,破碎面積,打造了一個功能性更加復合的空間。
本案設計,我們將整個戶型重新結構布局,合理劃分了每部分功能區所應占有的面積,完善了原本空間的功能缺陷,合理嵌入儲物結構,洗漱結構,電氣結構等,在完成空間使用的基本要求的同時,加入了一些有趣的空間小結構,如結構條形床,折疊門等,讓使用者的居住體驗更家豐富,有趣。
首先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梳理了交通流線后,整合所有無效面積后,創造出了一個綜合性功能空間,這個空間將整合傳統家居中,客廳、餐廳、烹飪、洗漱、儲物等功能,打造了一個可綜合互動的公共空間。ps:上圖右側為入戶門,我們對原本擁擠的過道進行了改造,拆除與廚房相隔的非承重墻,用到頂的玄關鞋柜柜體做分隔,創造出一個原本戶型不具備的玄關空間;將原本封閉又狹小的廚房空間完全敞開,與客餐廳共享空間,既增加了餐廚空間的操作與儲物能力,又改善了原本客廳采光通風的暗間缺陷;
本案引入了社交式廚房的概念,打造了一個多功能的餐臺,在不同時間,可以配合使用者要求,作為備餐臺,操作臺或者吧臺,工作臺...,更加多元的功能疊加,讓有限的面積有更多可能,不再僅僅是餐廳或是書房等,增加空間主人的互動。ps:在我們左側格子磚的背后是一整組鞋柜。
po一張在安裝過程中間的照片,做為工作臺用是不是還挺藝術的?下部柜體是組雙面柜體,外側可作為日后鞋柜擴充區域,內側可作為廚房收納柜使用。
融合了客廳、餐廳、玄關、廚房的功能空間綜合公共空間,面積彼此共享,空間聯合緊密,原本過道等碎片空間加以利用。
我們直接用柜體代替墻體隔斷,背后用水泥壓力板嵌入鋼絲網結構,直接粉刷貼磚,既節省空間,又增加儲物功能。把原墻體外的弱電箱也藏在柜內,使用方便又美觀。
也po一張我們的攝影工作人員躲在我們創造的玄關后拍攝的照片,是不是還挺像藝術空間的?
亂入一張團隊工作人員做最后軟裝布置的工作照,ps:多功能餐臺的疊加功能,現在就顯現了...
位于綜合區空間的客廳區域,有幾個比較重要的設計動作: 1.與次臥室配合,整體考慮,設置了可通透的條形玻璃結構體; 2.制作整體儲物墻,作為電視背景; 3.與餐廳區域的互動作用
我們通過改變衛生間動線路徑以及合理分割主臥空間,在公共區域做了一組強大的儲物柜墻。主要分為三大功能儲物:利用主次臥門口過道的公共儲物空間,客廳區域正對面的鑲嵌電視儲物柜,已經補足餐廚區域的鑲嵌冰箱儲物柜組。除此三大功能以外還有延伸結構作為衛生間干/濕區入口,這項后面再做詳細說明。
現在給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空間——衛生間干區。說這個區域有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個空間是“偷”來的...我們發現在衛生間與客廳外側有一個被窗臺隔死的類似設備陽臺的天井空間,于是我們在經過建筑考證之后,確認安全,大膽的把它納入室內使用。
打開折疊門的干區。ps:利用過道空間,制造一個干區。
既然已經說到了衛生間干區,那我們索性介紹一下衛生間。圖為通過折疊門進入衛生間濕區。
主臥空間我們做了重新規劃,左側飄窗,將原先磚砌窗臺替換成具有儲物功能的箱體式窗臺,同時整個飄窗臺外移,收納原本設備陽臺面積;右側順勢改造出一組半步入式衣帽空間。
配合原始梁柱結構,做出造型結構。 下面po幾張燈光效果:
取消常規床頭柜的設置,將功能考慮進整體柜體,這才是真正的全屋定制:達到功能要求,同時能做到量身定制。
順應不可改變建筑結構,配合后期的千鳥格紋理軟裝,再次po藝術照一張。 再來看一些細節吧
改變次臥室入口位置,整合陽臺面積,規劃出左右分別為儲物,睡臥區域,正對入口的三角區交匯區域,設置了一個寫字臺。原本不足4平方的空間,現在已經變得功能強大了。
本案改造就是這樣一棟保障房中的一套普通戶型,一家非常普通的家庭...我們用設計的方法盡可能的為他們解決人居問題,也許改變的不僅僅是空間/布局或者是生活方式,一些奇妙的故事也許也生長在這間屋子日后的歲月中.....最后,我想說:空間問題不是問題,面積再小也可以好好生活呀!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