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鏟掉了原來的膩子,露出混凝土層,搭配黑白質感,有一種質樸簡約的自然之美。簡約的客廳吊燈,像雕塑般嵌入頂面,增加了空間的力量感。
客廳沙發背景墻設計了整面的收納柜,比例拿捏得當,增加儲藏空間的同時給空間帶來一種跳躍的節奏美感。
跳脫刻意為之的電視背景墻的傳統思路,7米多長的黑色大理石臺面一直延伸到窗邊,通過這種體量強化會客廳的大尺度感受。臺面上可以堆放很多隨手拿取的東西,這里不定期更換業主從外邊收藏回來的各種寶貝,在整面灰色調墻面的映襯下,更顯得立體有神。
藝術品是空間的靈魂。設計師從畫廊帶回來的兩幅藝術家秦修平創作的“胖子”系列畫作,與空間非常搭調,這也是設計師一直在關注和實踐的藝術設計哲學觀的體現。
陽臺的一抹綠色給空間帶來自然的氣息。拆除開放區空間全部非承重墻身,原生活陽臺區域為房屋最好的位置,奧體中心近在咫尺,設計師把它納入會客區中來,下午自然光線肆意地從陽臺灑向會客區,坐在這里看書、聊天、喝茶,呆上一下午,很是奢侈。
原建筑上的一面結構墻身,被設計師用富有質感的黑色石皮覆蓋,豐富空間層次感。西班牙原裝進口掛鐘,猶如雕塑一般融入空間內,有一種簡約的形體美。胡桃木指針滴答滴答的讀秒聲,像是在不停記錄著每一個設計構想。下方擺放的原版復刻的明代無束腰馬蹄足長條桌是設計師特意定制回來的,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一點也不違和。不管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美的東西都有很好的共性,比如比例,線條,簡練的細節處理,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每每看到這些,設計師也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設計上每根線、每個大小寬窄其實都大有學問,來不得半點馬虎。
餐廳空間也是質樸的機能簡約風。水泥色的頂地面搭配白色的柜體墻面,更加凸顯了原木色餐桌椅的自然之美。同時,在設計師看來,住宅項目中,中廚是需要很好安頓的一個空間,因為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慣,離不開柴米油鹽,鍋碗瓢勺,但隨著生活的轉變和快節奏的生活壓力,回到家希望能逃離這些,理想的生活是詩酒書畫茶,這就要求中廚要相對私密和隱蔽,盡可能不要影響到開放區域。所以設計師把廚房轉移到陽臺區域,原有的廚房區域設置為展示、收納和招待客人的西廚開放區,這樣既可延伸并放大開放區的視覺,又更好地利用了空間。
一面鏡子放大了空間尺度,體量較大的吊燈從頂面垂下來,暖白燈光讓食物更加美味。
在自然的環境中很能凸顯器物的美,一本書,一杯水,都流露著自然的禪意。
原來的一間小房間實體隔墻以透明的玻璃隔墻代之,被設置為一個半開放的中介空間。此處可以看出設計師的細節用心,頂面預留的窗簾軌道為日后改造成獨立臥室做好準備。
鋼化清玻圍合出整個空間,石材墻身與玻璃的輕盈形成鮮明對比。地面頂面轉換材質,既延伸開放區的空間尺度又相對獨立。
玻璃是很好的空間媒介。充足的光線灑向室內,視線在不同區域延續。
考慮到一家三口的生活需求,設計師取消了開放區的衛生間,將其改造為一個“內建筑”體塊的工作間,外墻全部用進口stucco素水泥覆蓋,內壁墻頂地全部為素實木薄板貼面,一組氟碳漆黑色實心鐵板書柜與自然木質冷暖相撞,別有一番趣味。
辦公區黑色鋼制書架與走道的白色形成對比。頂天立地的木門,更顯開闊。
整個空間以灰白打底,白色基調,灰色小條磚是對傳統材質的敬仰,沒有過多的裝飾。設計師創造了很多隱藏式的柜子,能把平常用的或者不常用的東西都歸類收納起來,讓空間更加干凈,每一個擺放出來的物件都是空間的一部分。
臥室簡約純凈,在視覺上做減法,營造睡眠空間。大面積留白也是設計師最愛,就如同面對一塊畫布,且不用盲目的動筆,多點思考,畫面似乎就有了更多可能性。
以鐵藝置物架代替床頭柜,實用美觀。陽光透過百葉簾在墻面上創作出奇妙的光影變化,讓室內建筑多了些生動的自然元素。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