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起源
因為在當地北京找不到合適的設計師,所以通過朋友不畏距離找到了我,合作是2019年,是一套140的平層,就此故事開始。。。
本案業主是大陸一位老業主的姐姐
三口之家定居在北京,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有一只貓貓,在海淀有一套140平的房子。希望未來一家三口在這個溫馨的家度過一家人的甜蜜時光。
因此對房子有很多的期待,希望能夠顛覆原來的風格,改變原生活的環境。
我們跨越1126公里的距離
有擔心、有顧慮
但更多的是
我們雙方的互相信任
才成就了我們一次合作
讓每一套案例像我們自己家一樣去平安落地
前言
本方案為戶型改造,為一個三室兩廳的戶型,常住人口為三口,對于家,業主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設計來將功能和顏值優化,并進一步提高家居的舒適度。基于業主對家居與品質的高要求,我將這個家定義為色彩,于是便有了本案的呈現。
這里現在變成了一個特別的場所,跳出了傳統意義的框架,自由且充滿樂趣。對家庭三個人而言,向前推進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完美幸福。
設計師說
本案是在2019-2020年做的,口罩初期飛往北京奔赴現場,與客戶夫妻二人相處融洽,男業主帶設計師大陸吃吃喝喝許多本地美食,對于設計師來說更是一場特別的體驗。只可惜最后拍畢業照的時候,當天臺風,無法飛往北京現場拍視頻記錄,唯一的遺憾。。。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變化,越來越多的老舊房屋需要進行翻新和改造。在這篇案子中,我們將分享北京都市網景 140 平方房子的翻新經驗,探討如何將原木,現代,復古元素與色彩進行融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居住空間。
設計師巧妙地將原木,現代,復古和色彩感覺進行了融合,打造出了一個充滿藝術和層次感的居住空間。在臥室、客廳等主要區域采用了原木元素,包括原木墻面飾面、原木門等,營造出舒適、自然的居住氛圍。而在客餐廳,臥室,家具等區域則采用了色彩元素,營造出藝術,俏皮的環境。這種色彩與多元素的融合,不僅體現了設計師的創意和技巧,也為居住者帶來了舒適和愉悅的獨特感受。
本案房子戶型、采光優秀,但布局稍顯混亂、收納不足。因此,我們保留的原有的結構,在局部進行結構的拆改,重新布局規劃,以全新的姿態呈現更理想的居家生活。
舊房常常有管道老化、墻皮脫落、布局不當等問題,今天分享的案例也不例外。
由于是之前作為出租房使用,過去的裝飾也比較簡單,大白墻+小片瓷磚頗有些年代的味道。
改造重點:
1、入戶增設了專門的換鞋區域,轉過去用移門隔絕出一個儲藏室。
2、屋主需求:經常在家做飯,希望原本的廚房能夠得到改善;希望充分利用垂直空間,提高儲物功能,讓房間看起來整潔。拆除原有的廚房門,做全開敞移門廚房設計,打開的不只是空間,更增加了空間的互動,同時讓餐廚的功能滲透,以做互補。
3、餐廳酒柜,吧臺,餐桌直線一體,功能全面,增加浪漫感。
4、大膽的色彩運用。
5、陽臺包入客廳,整體布局變為“廚房→餐廳→客廳。
原戶型里無獨立玄關,只是一條連接餐廳、衛生間的狹窄過道,空間利用率低且不美
過道與客餐廳相連,在墻面采用了石膏線條與藍色設計目的是更好的區分兩空間但不打破整體性。與客餐廳相呼應。
原戶型存在的問題:入戶儲藏間稍大,空間得不到有效利用。壓縮入戶儲藏間,把一半空間延伸至公共過道,打開公共空間感,使得原來修長的過道能夠變得透氣。
客廳以灰、白色為主,想強調一眼入戶寬敞的感覺,餐廳用了鮮明的色彩。
餐區的墻刷了藍色,和灰色的地面和客廳沙發背景的灰白色形成了強烈沖擊。并且這個區域的客餐廳呈一字型排列,根據空間特點,以一條加長的島臺為中心,分別向左右兩側做了“一字型”延伸,最大化利用了空間。6人座的長餐桌容量充足,與島臺連接也擴展了一部分可使用的臺面空間。
餐廳沿著墻體打造了一排玻璃酒柜,做為餐廳的儲物規劃。
過道設計木飾面背景,增添溫馨家居感。隱形門的巧妙運用,掩蓋了主臥套房入戶對著餐廳的尷尬狀態。
廚房雙一字型布局,增加了20%的操作面,打造吊柜,地柜,高柜,增加廚房的收納。
弧形衛生間門,增添家居趣味圖片為了家人們早起洗漱“不打架”,保留拓展了一個洗漱小單間。面積不大,實用就行。
接下來就進入臥室了。主臥雖然使用了紅色+木色,但都是比較柔和的。區別于公共區域的鮮明和活力,戶主想在這里打造一個溫暖的睡眠環境。亮點主要是皮床+木色格柵木飾面+拱形門洞的點綴,讓空間增添了高級感和沉穩質感。皮質床頭靠背加灰色棉質床品,睡眠更舒適。
紅色拱形門洞的里面是一個閱讀休閑區,卡座可以坐,也可以存儲。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