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例位于深圳.南山.一處住宅小區一樓。
整體功能區分為,①接待區,②前臺區,③教課區,④儲藏間,⑤就餐區⑥,閱讀區,⑦,洗手間。
二樓主體功能為
①教室辦公室,②教課區及休息區,③,洗手間
入戶大門在設計上,我們規劃了一處緩沖空間,方便家長接送有個緩沖地帶。
戶外大面透明玻璃幕墻能夠一覽無遺看清園區內的接待區,從而減輕園內孩子接送上以及參觀人群的心理上距離感。
外墻材質上保留了原有灰色文化墻,門頭招牌上延伸了外墻材質保留整體感,統一和諧。
大門進來首先進入的是接待區,設計上量身定制為小朋友制作了換鞋凳以及換鞋柜,培養小朋友的良好生活習慣。
豐富的色調貫穿柜體和家具,小朋友的想象力時是豐富的,我們適當以此為引導。尤其是房屋形狀的柜體是小朋友躲貓貓的重要伙伴。
接待區進入二樓的樓梯,我們在第一步梯中做了1米的緩沖平整區,為避免有可能造成的滑落減少進一步受傷的可能性。
從接待區,通過矮高的門就正式進入了園區,前臺區弧形的設計一直延伸至儲藏間至一樓洗手間。避免小朋友誤入造成不必要的磕碰。
進入洗手間的墻體我們采用了動物形態進行設計,豐富了小朋友的想象空間,直接能看到以海洋為主題的洗手間。增加了趣味性以達到小朋友良好的如廁習慣。
一樓急就餐區保留了原有結構的樓梯,以圓形原木扶手做了改善。每級踏步之間以弧形條收口,大大降低尖銳物體給小朋友帶來的潛在危害。
墻頂原木格柵隱藏了設備,周邊白色涂料與立面墻體形成材質的呼應,過道處保留了大面積的白。為日后掛放小朋友的畫作和生活記憶碎片。溫暖及美好不需要刻意但卻需要營造被保留的空間,我想這應該是園區一直和設計團隊強調的經營理念。
一樓就餐區保留原有的樓梯的重要原因在于此處有通道進入戶外花園,
當小朋友們就餐完成后,從動線的便捷性可以直接進入戶外花園進行短暫的活動。
一樓的員工就餐空間,在設計上我們做了一個圓形條狀窗口。讓教室和小朋友的互動增加空間。
一樓洗手間我們以海洋為主題進行設計
頂面采取以海水為主題的頂部材質,墻面與地面馬賽克的通鋪讓小朋友如廁上置身海洋之中,增加趣味性加強記憶以此培養良好的如廁習慣。
二樓的教課及休息空間,我們保留了與一樓頂部原木格柵的做法,地面的原木地板和頂面形成呼應,之間的家具均有日本進口,在于日方的家具設計溝通之際,對家具抽屜及高度的細心貼心要求讓我們很受鼓舞,不得不承認在家具方面日方的考慮更貼近使用需求,也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套好的設計應該有更多可能性。
二樓的整體空間我們在燈光設計上是減分項,也因此是我們此案例的遺憾,從光感,參數,位置都需要值得更深的考究和打磨。
二樓洗手間沿用海洋及動物形態元素,墻角后均設置防撞條。
此案例給我們設計團隊的感觸在對待案例應該更多的考慮每一處可能,這也是我們堅持每套案例都需要它的完整性,能夠給委托人和使用的每一個人帶來便利和改變是團隊值得有成就感的事。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