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2023年,現象級潮流商場“COSMO成都”(以下簡稱COSMO)橫空出世,這個集零售、快閃、活動、演出、社交、展覽為一體的策展型商業IP,是今年商業地產的最大黑馬。在中國流量最大的社交平臺小紅書上,超過7W的打卡筆記,是COSMO爆紅的標志,與此同時,“COSMO”成為與“茶館”“三星堆”并列的成都旅行熱搜詞。
項目名稱
COSMO成都
業主單位 成都上普
設計機構 OFT設計
設計總監 鄒卓明、張敬貴
設計團隊 Samantha Chan, Shanny Cheung,
Yoyo Au, Stella Tong, Tammy Au
項目面積 100000m2
項目地址 成都·中國
項目攝影 彥銘工作室、肖恩
項目視頻 彥銘工作室
內容策劃 Tara
注:未標注版權圖片皆為彥銘工作室出品
從外立面的涂鴉和一個6.5米高的標志性藍兔子藝術裝置開始,COSMO就如自身“青年磁場”的定義一樣,吸引著松散、自成一派的小眾文化品牌自發流向這個場域,1807、中國最具人氣說唱歌手馬思唯的AFGK、Randomevent?、A Few Good Kids、OLD ORDER、LIVING TOWN、圣山等西南首店、成都首店以及城市旗艦店都在此集結,曾經的百貨公司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潮人去了都直呼要得“風濕病”的超級潮流文化工廠。
顯然,這個獨立于傳統商業語境下的潮流商場,被重新定義為代表成都說唱、滑板、電子音樂、復古、機車等小眾文化的超級符號,吸引著年輕人“來耍”。
對傳統商業而言,這是一場始于內容與場景的商業革命,“內容新場景”是這個策展型商業制勝關鍵詞。
“內容新場景”這一設計策略由香港設計公司OFT提出,OFT憑借自身對潮流文化的敏銳嗅覺,以及對成都在地先鋒文化意識的理解,把“娛樂、互動、體驗”作為設計核心,通過設計將情感、文化、體驗與場景進行互聯,為新青年們創造出一個可容納多元內容發生的新場景,商業空間既為文化輸出的載體,也是傳達信息的符號。
COSMO始建于2007年,建筑位于成都最繁華的鹽市口商圈,前身是上普財富中心,隨著城市中心轉移與消費權杖更迭,舊的商業體與鹽市口一樣,成為年輕人熟視無睹的日常。2023年,這個過時的盒子購物中心,用“內容新場景”成功突圍,購物行為變成更具探索欲和好奇心的拆盲盒體驗,同時,帶有強烈成都本土屬性的國潮文化也被推向至高點。
隨著商業朝更細分更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強調人與人、人與場域之間的聯系的“場景”成為新的連接點,串聯起小眾文化與特定人群需求,“場景”在無形中成為鏈接消費者與品牌、消費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重要媒介。
事實上,這場新場景革命,正是用設計為不受主流文化約束的消費者,制造一種身份認同,讓空間與消費者的身份相互吻合、印證以及產生共鳴。
COSMO的客群非常垂直、精準,主要是熱愛潮流文化的Z世代年輕族群。OFT以制造身份認同感作為設計出發點,提取主題、功能、內容等信息,以視覺標志性、場景獨特性、概念主題性三大要素構成場景,通過顯性視覺符號與隱性設計邏輯,將抽象概念轉移為感官體驗傳達給用戶。
通過設計潛移默化的引導,消費者與商場的關系也隨之發生變化,商場從一個短暫停留的購物場所,過渡到一個可以長期停留的圈層聚集地,超級符號不僅具有象征意義,它的引力還在于:讓消費者在這里獲得認同與歸屬感,能更輕松自在地做自己。
循環播放CG動畫的電子屏、不銹鋼、灰泥涂料、金屬構件以及有距離的空間區隔,OFT用最直觀的設計語言和手法,完成對潮流文化的拆解與重構,營造冷度和科技感的高街T臺氛圍。
裸露的水管、風管、電線管;清水混凝土的方形立柱;大面積人造啞光灰色水泥磚;原創設計的LED透光板、熒光燈管;橫平豎直的流暢線條、粗糲裸露的鋼筋水泥表面……則呈現出空曠的“工業廢墟風”質感。
這種場景的高度統一,正在縮小客觀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OFT用最具表現力的視覺符號制造社交貨幣,使得年輕人開始思索文化與空間的關系,觸發潮流消費群體內在的審美共鳴。
除此之外,設計還刻意營造一種“觀看”與“被觀看”的社交關系,消費者既是場景參與者,也是潮流文化本身,價值認同與身份認同感在這里被發揮到極值。在環境與文化的雙重驅使下,消費者深度參與到社交媒體中,表達對潮流文化議題的見解,自發完成“打卡”的傳播行為,形成線上線下媒介傳播閉環。
而隱藏的設計邏輯則圍繞商業內容運營展開。
為滿足COSMO策展型商業的定位,OFT保留較多展陳空間,滿足年輕人新鮮感訴求,為店鋪個性化延展提供便捷,并承載COSMO與品牌持續的內容輸出和品牌表達,這樣可容納多元靈活能力的“內容新場景”,正在成為未來商場設計趨勢。
區別于其他公區,展陳區域更為空曠,幾何塊狀地磚拼花與巨型天花上下呼應,形成軟性隔斷的場域,設計師引入T臺構想,在這里消費者不是觀眾,而是T臺主角。先鋒藝術策展、品牌發布活動、音樂現場、潮流零售快閃、獨立設計師SHOWROOM3.0……也在此自然發生。
天花作為整個場景中最突出的線索,設計師用不同材料與形態的燈具塑造了每層樓、每個分區環境,引導游覽動線,營造空間氛圍。
一樓天花以鏤空金屬板或金屬網為主,多重物料縱橫交錯又各具特色。
二樓加入了金屬波浪板和白色的發光燈膜,大面積三角形燈飾象征著青年人的尖銳。
與此同時,場景的可持續性也是COSMO設計重點之一,從時間維度上來看,單一場景無法滿足3-5年的商業運營周期,設計需要讓空間場景更靈活多變,讓場景進行空間和品牌的疊加,商場設計與潮流品牌相互吻合,商場作為凸顯潮流文化的背景,不喧賓奪主也是這次設計的重要考量。
場景本身既是承載潮流文化發生的載體,也參與不同的文化碰撞中,觸發更多新內容的產生。
三樓用明顯的條形燈帶與筒燈構成分區。
這樣獨具包容性與自由度的空間形態,是對傳統商業文化的反叛,差異化的設計強調每個年輕人都是獨特的存在。
如果說視覺符號延伸了潮流文化與感官的想象力,那么完成這種想象力的深層邏輯則來自“用戶思維”。所謂“用戶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以用戶為中心”, 針對客戶的各種個性化、細分化需求,提供各種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COSMO衛生間都能成為流量密碼?一個功能空間成為必打卡的“景點”,除了設計師對年輕審美的預判與轉譯,還有“用戶思維”的集中體現。
在衛生間中,設計師利用鏡面的反射關系,制造視覺錯覺,當人處于不同位置,不同距離、角度拍攝,都會得出不一樣的效果,這種類似電影“蒙太奇”的空間設計手法,讓消費者像如置身電影畫面,在無數次的鏡頭連接與拼接中,找到最完整的自我。
在影響消費體驗的最后環節,OFT精準把握消費者心理,用設計語言消解大眾對功能空間的刻板印象,為消費者創造驚喜體驗,每個空間都被平等對待,并兼顧消費行為之外消費者的基本需求與特殊需求,這正是典型的用戶思維與服務。
毋庸置疑,當設計聚焦聚焦商業空間研究與人居生活發展,一切圍繞“人”本身進行設計延伸,與商業價值、文化趨勢同頻共振,為新消費品牌提供場景解決方案,才能幫助品牌實現指向場景驅動增長的引擎價值。
COSMO和OFT以“用戶思維”為引,探討潮流所帶來的變革力量,為客戶創造了一個不以商業訴求、以文化為據點的社區空間,借此機會與消費者進行了深度鏈接。
COSMO的成功反映出消費者需要可以塑造共同記憶與共情的空間,“內容新場景”的構建為小眾文化傳播者提供了不受時空限制的精神領地,在COSMO,人人都是文化傳播者與創作者,不斷制造新的內容與場景推動中國潮流文化走向臺前。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