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項目位于太湖大橋腳下,是一個存量改造與新建結合的項目,建筑師希望通過材料、光影的運用,探索空間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相比于從太湖大橋上就可以看見的城堡咖啡館部分,民宿部分顯得更為隱秘,需要完全通過大橋,才可以看見全貌。地塊內拆除了一棟鋸齒形建筑后,留下一個兩層樓的圓筒。基地地理位置優越,背靠太湖山水,建筑師希望建成后的建筑構圖盡量簡潔,因此新建部分精簡成了一個簡單的長方體,與存量的圓筒之間,通過一個大平臺相連接。在自然山水中,用最簡單的方圓構成幾何的美感。
空間秩序
民宿共9個房間,分為4種主要戶型。存量的大圓筒,改造后-1F用于布草等后勤空間,1F為民宿接待空間,面向湖面為落地窗,最大化利用自然風景。長方體主體部分均勻分布8個房間。其中一層結合建筑體量,設計成中間2個LOFT房型,以及兩側的天窗大床房。方和圓的體量通過一個大的平臺整合,底圖的體量穿過大平臺升起,圓筒的2F設計成新的客房,另一側長方體之上則升起不同體量的長方體,在立面構圖上延續了幾何美感的同時,建筑物內部也形成了豐富的空間和光線效果。
光線設計
在計劃出行時,當代的顧客們不僅僅追求當地的美麗風景和特色文化,同時也希望在短暫的假期中,能有一個獨特的居住體驗。一個好的民宿應是自然風光和空間設計的結合。對光線的設計則是空間設計中一個重要的主題。一層入戶的圓柱體與存量的大圓筒空間呼應,頂部完全開敞,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漏下不同的光線和雨雪。入戶空間一方面隔絕了來自場地外部的視線干擾,另一方面,也為客人清除了來自外界的喧囂,重建使用者與自然的連接,由此開啟一段寧靜舒適的假日之旅。
色彩
空間整體以陶土的磚紅色為基本色,靈感來源于從場地望向太湖的夕陽。不同于中式山水畫的黑白,自然界的色彩是豐富而熱烈的。因此民宿主體部分采用了粗糙質感的涂料,小圓筒體量用陶磚貼面強調。簡單的建筑造型和質樸的材質互相襯托,同色系不同材料讓建筑立面的豐富度和可讀性得以提升。熱烈的色彩刺激人們的感官,在落日時,這種感受將達到頂峰。建筑物既是作為框景存在的畫框,也可以是以自然為背景的視覺主體。
平衡和克制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設計團隊通常要面臨很多復雜的情況,特別是如何通過設計,讓新與舊,自然和人工在場地內達到一個平衡。通過多次現場的調研和場地狀況的解讀,我們認為“簡單”是解決復雜難題最有效的辦法。通過簡單的幾何體,使得建筑從自然環境的底圖中浮現出來,同時又不過分搶眼。通過單一顏色不同材質的表達,更加強調了建筑形體的“簡單”。同時讓建筑在近人尺度表達出設計細節。建筑形態與內部空間的設計,與其功能具有一致性,拒絕“炫技”式的表達。希望使用者在空間中可以感受到建筑與自然之美。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