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如下:
1:戶型不方正, 采光不通透 ,玄關幾乎無采光。
2:進門空間小 ,進出門影響換鞋 。
3:衛生間屬于暗衛且小 ,空間使用不舒適 。
4:整體儲物空間少。
5:臥室入口處太窄,行走不方便。
?改造后調整如下:
?從玄關開始,衛生間墻體往里移 ,玄關加寬做鞋柜, 原玄關1米寬度改造后1.3米。 ?將廚房門也進行了加寬,以便光線能更好的進入室內。
?把洗手臺放在了玄關處,疫情期間養成進門先洗手的習慣。
原玄關較窄,只有1米的寬度,考慮到進出的舒適度,我們將衛生間的墻向內移,增加了玄關的寬度。玄關雖小,卻是每天進出家門的必經之地。玄關處白色的地面瓷磚與客餐廳的木質地板形成了空間的轉場,無論是視覺上還是感受上,從進門換下鞋的那一刻,讓原本冰冷的空間變得溫暖舒適。
我們將洗手臺外置,達到了干濕分離的目的,釋放了原有衛生間的使用面積,同時疫情期間養成進門先洗手的習慣。考慮到用水量,洗手臺區域做好防水設施。墻面與地面一樣使用瓷磚,比起乳膠漆,墻紙之類的材質,瓷磚的防水能力最好。
從玄關進來以后,空間分布一目了然,左邊是客廳,右邊是餐廳布局。墻面運用了暖色調的藝術涂料提升質感,加上實木多層地板,給整個空間帶來柔軟令人放松的安全感。 暖色調的墻面地面與白色柜體垂直,立面層次平衡,空間清晰。一整面白色柜體大大增加了儲物空間,為了看起來不壓抑,整面的白色柜體中嵌入了木色的裝飾板,綠植的點綴加上隱藏的燈帶,營造溫暖舒適的氛圍。灰色粗顆粒感的布藝沙發,營造出舒適的居家氛圍。 無主燈設計的吊頂干凈利落,內嵌燈帶和射燈作為補充照明已是足夠。
多孔墻的作用不僅在于區分空間,當柔和的光線輕盈灑下,透過這堵墻,肆意流淌,帶來舒適而自然的體驗,時間緩步前行。
配色采用經典的白色、灰色和原木色,和諧的配色讓空間簡單但不寡淡,寧靜但不冷清,線條簡單卻樸實自然,光影的自然貫穿,讓空間變得溫暖舒適、古樸純凈。
客廳搭配四邊圓角造型的黑色鋼化玻璃面茶幾,減少空間障礙物,便于老人日常行走。 現代感的茶幾與木質地板形成了空間的反差感。一壺清茶,悠悠裊裊,暗香浮動,沁入心脾。
一字型客餐廳的動線,空間行走無障礙。用卡座代替餐椅減少空間的占用。餐桌特地選用支撐力靠近中心的桌腿,入座和離桌時無障礙,更加體現了細節的關懷。金屬質感的桌腿和餐椅桌腿產生材質上的共鳴,同時又和地板的材質產生對比,層次分明。
封閉的陽臺除了使空間變大之外,也沒有丟棄自己的基本功能,定制收納柜,實現洗衣機收納區,衛生用具收納區,晾曬區三合一功能區,提升了日常清理工作的舒適度。
廚房門也進行了加寬處理, 將光線引入玄關,讓空間產生聯動,對話,形成視野的滲透。使原本潮濕昏暗的狹小門廳變得通透明亮寬敞。廚房的風格跟整體風格保持一致,整體呈U型,洗,切,炒動線布局廚案工作更高效,白色的墻磚和臺面,讓空間整潔明亮。
在保留足夠儲物空間的同時,主臥兩邊的寬度比平時設計的稍寬,也是為了增加便利減少碰撞的可能性。在了解到老人有閱讀和起夜的習慣后,我們在床頭設置了起夜燈,給昏暗模糊的夜晚帶來一絲光亮。
次臥屬于一個多功能間,可以作為書房,客房,平時也可以作為休息空間。不同以往的榻榻米設計,這次我們做了臺階式的榻榻米,坡度平緩,上下輕松。
為了有更大的洗浴空間,我們將干區移至過道區。在濕區安裝了排風設備,保持干燥的洗浴空間。與整體風格保持一致,傳統外凸式的置物架在活動時容易觸碰,所以在濕區我們做了一個壁龕,內凹式的設計,不僅解決了這個問題還增加了身體活動區域。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