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業主是一家三口,找到我們希望可以打造一個具有格調的居住空間。初相識時業主夫妻就給我們一種淡雅寧靜的親切感,所以我們希望在空間上融入這些感覺。
在空間結構上,我們以木質材料為主導,營造出沉穩而富有質感的氛圍。通過室內外景觀的交互設計,我們提升了空間的尺度感,將室外場景有機融入空間中。為業主打造的玄關裝飾更是設計的亮點之一,我們以高度個性化的方式,將業主的姓氏進行拆解,并巧妙地融入裝置中,為整個空間注入了獨特而富有故事性的元素。
玄關中央是我們特意定制的吊燈裝置,將男女主人姓氏中的筆畫,拆解后構成,彼此聯結,不分你我。同時垂垂而落的燈正好可以作為玄關區的軟遮擋,保證空間開闊的同時,保留私密性。
木制紋理的玄關柱像小鳥雙翼一般,從中間向兩邊延伸,以歡迎的姿態迎接每一位歸家者。
改動后的一樓空間,以玄關為中軸,兩側分別為客廳和餐廚區,光影和空氣在開闊的空間中縱橫穿梭,最后無聲地匯集在玄關中心處,就像是居住在此的人們,無論怎么忙碌,最終都會回到屬于他們的家。 斜立的墻體,讓居住者在不同角度都能感受豐富的感官體驗,大開大合間展現屋主的氣度與格局。
打開的空間,每一處線條游走間是一種自信的松弛,充分的留白,光影的灑落,一事一物平衡著空間的結構與美感。
家具間留足距離,開闊的場景讓我們無論是視線還是身體都能得到盡情地伸展,簡單卻能得到最放松的自己。Ligne roset休閑椅靠窗而放,頗具東方禪意的十二時慢漁夫燈,纖細的燈竿垂垂而倚,再以窗外樹影為景,別具一格。
搭配柔軟的亞麻色地毯,沉淀空間氣質,簡約而舒適,在家享受最慵懶的生活。
客廳南面做了整面落地窗,屋外的景,室內的人,由此可得更多的互動,把自然中浪漫的一面盡數展示,釋放出歸園田居般的舒適。
地面鋪刷panDomo,無縫效果讓空間更具整體性,不同材質、色彩,以大體塊碰撞結合,打造沉穩質樸卻又舒適的家。
窗外景觀與室內空間相容,被放大的空間尺度,讓客廳更具氣場的同時,又極具自然魅力。大開大合的空間布局下,超大L形沙發圍合出極具儀式感的會客空間。
空間打開后,中廚不在處于空間暗角的位置,通透的視野明亮的光線,烹飪時更舒適自在,U型布局轉動間彭仍動線更輕松。不會產生油煙的西廚我們移到了中廚之外,島臺增加水槽方便使用,餐邊柜預留插座位,平時可以擺放飲水機、咖啡機、面包機等小廚電。
二樓是業主一家的休息空間,當我們調整了樓梯的位置后,兩側空間趨于完整,于是我們將主臥和次臥都做成了套間的形式,滿足兩代人各自的使用需求。 同時,我們思考著人與空間的關系,當我們簡化墻頂地面的裝飾后,讓居住者和空間本身的情感力量產生共鳴。視野在挑空區被徐徐展開,我們在二樓公區放一把單椅,一縷香,放松身心,靜坐思考,開放的懸挑區給居住者增加更多互動的方式。
主臥套間比起公區而言少了大開大合的張力,同樣的材質不一樣的形狀和銜接方式營造更柔和的空間氛圍。淡雅的百葉窗隔絕光線的同時,透著文藝質樸的書卷氣。我們在床尾大膽的增加吱音姜黃色床尾椅,靈動的線條讓進入空間的居住者更放松。
三樓的臥房是留給客人使用的客臥,女業主偶爾在書房工作累了,也會在這里休息。床頭兩側的吊燈光線斜斜打在墻上,視覺感受到明亮的透視也更顯柔和。
次臥平時是業主的兒子使用,灰色的床頭軟包讓空間更顯現代與高級,兩側飄出的床頭柜豐富空間層次的同時平時可隨手放置手機、充電線等物品。
超大衛浴空間雙臺盆設計,干濕分離可滿足兩人同時使用,多人來訪也不擔心用洗手間“打架”啦,巖板臺面增加質感,流動的紋理讓空間線條更豐富,在墻上安裝軌道插座,可滿足多種位于電器同時使用,電動牙刷美容儀等電子儀器再也不用拿到房間里充電啦。
地下空間以室內光影的變幻呈現出層次分明的效果,白墻的力量在于其純粹、明亮的特性,為整個空間帶來了一種清新而開放的氛圍。白墻成為光的引導者,將自然之光引入每一個角落,創造出寧靜而開放的居住環境。
原始樓梯位調整后,東面空間南北面連為一體,我們順勢而為,中廚,西廚,餐廳平鋪而過,完整的呈現讓餐廚區的關系更加緊密。
庭院下沉式的布局,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包容松弛下來的我們。
? 改造亮點: 原始空間為一個四層獨棟別墅,我們改變了原始樓梯位置,從東側移至北面,這樣東西兩側都能形成南北通,光線更充足,東側廚房的位置也不再昏暗; 其次,在滿足功能性需求的情況下增加挑空區,一二層光線匯集在一樓玄關處,入戶瞬間,感受開闊的大氣,視覺感受也更敞亮。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