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本期的家,是爸爸媽媽帶著“薯條寶”居住(一個2歲的小男子漢),這個精裝房交付之初,屋主就想修正對家的想象——“不喜歡家里很封閉,也想讓孩子盡情玩耍,它要既溫暖又簡潔。”
在勘測了現場之后,設計師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走廊可以拿來作為空間的連接和靈活過渡。
改造后的這個家,有多條廊道貫穿在空間里,從客廳踱步到臥室,再從臥室迂回至兒童房,房屋之間不止是一種進入方式。比起功能上的轉換,設計師的焦點更關注空間內的整體流動。
在這個家中制造時間折廊,洄游動線比平鋪直敘更吸引人前往。
陽臺打開后,一部分屬于客廳,另一部分屬于臥室,時間在此迂回折返,空間看似隱蔽,實則相互關聯,開放格局和隱秘領地不斷以新的角度相遇。
像是拉開一個盒子般推開電視背景墻的存在,金屬的凌厲感被藝術涂料柔化,轉換為別致的燙金收邊,柜體厚度的疊加是為了讓收納不被輕易發現,除了電視機占用的位置,其余都是能被打開的、可以好好分配使用的柜體。
在純色的空間內掀開時間的一角,頂部和墻面的流動感清晰可見,這個背景只是簡單勾勒幾筆就令人印象深刻。陽臺走廊一直向后延伸,串聯起客廳和臥室。沙發兩邊的通道都可以進入休息空間,擁有邊界的自由更通透輕盈。
在走廊上,隱形的柜體是默默吃掉雜物的家務伙伴,這個家里因為有這些“不易察覺”而更顯潔凈、挺拔。
如果客廳的時間折廊是表達對舒緩和平靜的向往,那么心中的翻涌迭蕩就留給餐廳。
大理石的紋路是狂風奔過草原,代入信息大爆炸的生活思緒演變,水波紋燈用極小的體積穩住了這個局面,平靜碰撞出的溫暖緩緩蕩開。用材質定格下山水一瞬,家居單品的出彩魅力正在散發。
設計師為這個餐廳設計了獨一無二的島臺,微水泥細膩地裝扮整個造型,在側面定制了亞克力的格子板,敦實的體塊被一點一點輕盈地分解開。鋁百葉細細地過濾光線的進入,餐廳是澎湃過后又彌漫平和靜氣。
夜晚降臨,身心疲憊止步于此,這個臥室以一個獨立的開放空間作為初次見面的印象。
洞石作為休憩和開放區域的隔斷,垂直的幾何形態昂揚挺拔,平時屋主在這里辦公或者把它作為梳妝臺使用,當孩子加入的時候,這里也會是寬敞的活動場地。
選擇柔和的奶茶色,石頭就會變得和木材一樣輕巧溫柔,鏤空的墻體上,極細的金屬層板穿插其中,伸出的層板猶如青山樹木上開出蘑菇般的生命力,粗糲和精致的對比,讓石頭的冰冷屬性多了擬人化的溫度,沉靜守望休息一隅。
臥室擁有完備的隱形收納系統,衛浴空間的門不易發現,其實它的輪廓就隱匿在透明衣柜的旁邊,渾然一體。
設計師在同一個色系中用材質的疏密來尋求變化,吊燈是云朵輕盈漂浮,也是上升中的可愛氣泡。
孩子應該如何被對待?——“不能太嬌氣,不要太嚴厲”,育兒觀念很多,媽媽們最能感覺到這件事情在人群中仿佛被無形監督。
在家居環境中,敞開式的、多動線的布局有利于改善這個感受——圖片撒歡兒吧,不受拘束,你將有很多種布置房間的方式。
設計師為這個兒童房做了兩條通道
?一條是由娛樂區的長廊進入,深藍色微水泥順地面攀爬而上,在頂面散開活潑的條紋,空間得到一個被籠罩的、盒子般的小室效應,乍破的遠山輪廓連接起兩個空間。
另一條通道是由臥室的正門進入,腳下的木地板鋪向小屋深處,活潑的壁紙妙趣橫生,孩子在這里有明亮開闊的感受。飄窗沒有舍棄掉,它作為一個觀景臺也不錯,大自然的綠意伸出,生機盎然。
認識這個家的時候,它在精裝房里極盡克制表達,依舊顯得單調乏味。原因在于一個家庭的生活需求越來越細化,居住的舒適度涉及方方面面,如果只等著屋主用成品家具等慢慢填滿,恐怕還是會不盡如意,越來越多的人們尋求我們的幫助,是想要更具體的、適合自己家庭的改變。
在這個家中,基于業主的生活習慣和需求,由4房改為3房,其實是去繁就簡的過程,家庭成員的需求得到滿足,也不影響生活中一些靈活的調整,更關鍵的是——它氣質大變,越住越好看,越實用越美貌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