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在當代家居的語境里聊到"禪意"或者“高級”,總帶著幾分疏離感——要么是樣板間里寫意的枯山水,要么是效果圖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留白。而對于真實的有娃家庭來說,更需要的是能在滿地玩具和詩意棲居間找到平衡的跨越。
這一集是精裝房改造。當四口之家步入新的成長階段,比起設計的綺麗華富,這家人更想感受到可觸摸的生活溫度——陽臺木窗前孩子的歡笑、餐桌上那盞映著作業本的紙燈、儲物柜里既有茶器又有樂高的從容。
設計師為他們創造的家,不刻意復古,也不盲目追隨潮流,讓新舊自然交融,讓古意的美,學會低頭走進日常。
當擁有一個很方正的客廳,不會有太跳脫的結構改造時,依然能營造出令人心安的舒適感——可以從這個家的廳里借鑒到這樣的居住靈感,午后,陽光斜斜漫過木質茶幾,將陽臺奔跑的孩子身影拓印在地板上……
避免繁復的吊頂,僅在天花四角做了弧形處理,當陽光斜射進來,那些柔和的曲線在墻面上投下淺淺的光暈;
劃掉傳統電視墻,以一整面復合儲物柜代替——墨綠色的開放格擺著陶器與書籍,封閉柜門藏起瑣碎,在方正和規矩的空間中找到呼吸感。
墻面幾乎留白,只以極細的線條浮現,竹影婆娑搖曳其上,濃墨沙發在空間一臥,疏影橫斜,遠看是清爽利落的姿態,近看才發現如古建筑般的筋骨美。這種克制的中式表達,讓空間既有古風的端正,又絲毫不顯沉重。
打通的陽臺、沒有電子屏幕的客廳,反而讓自然材質的沙發、實木茶幾成了主角——家人久違的「對坐聊天」場景,在這里自然發生。
客餐廳是通體的,玄關僅僅一瞥就轉折進來,少了生硬的隔斷,只有功能上的微妙轉換。
一張寬大的餐桌居中而置,桌腿線條簡練,這里既是飯廳,也是茶室、書房,甚至是孩子們的手工臺——生活的場景隨著晨昏更替,在紋路里留下痕跡。餐廳一側與玄關相接,鞋帽柜以挑空的柜體悄然融入,柜門無拉手,僅以細微的凹槽開啟。
臨著窗戶,玄關柜轉折進來,嵌入了抽屜柜收納,在生活細節中繼續探索,中間留空一截,擺上一只粗陶碗,隨意丟進的鑰匙、零錢,也有了靜物畫般的秩序。
廚房內并無改動,但在入口處,一扇吊軌滑門劃分空間——淺色木格柵拼接米色宣紙,透光不透影。門推開時,隱約可見廚房內的天光;合上時,便成了一幅虛實交錯的立軸畫。禪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意境,而是化作了穿堂而過的微風,伴隨著每一頓平凡卻溫暖的餐食時光。
姐姐的房間與客廳相鄰,設計師利用兩個房間共享陽臺的特性,在它們之間安裝了一扇可折疊的木質窗戶——打開時,孩子可以翻窗進陽臺,像一場小小的冒險;關上時,它又變回安靜的隔斷,讓臥室保有私密感。
這個設計讓陽臺自然成為了共享的游戲天地:客廳的大人能隨時看到孩子們,而孩子也多了一條有趣通道和童年禮物——有陽光、有奔跑,還有一扇實用的、可以翻來翻去的窗。
在另一個兒童房,弟弟還沒有完全開啟房間的使用,由姐姐代勞,一個小的游戲室完全可以借鑒:
? 窗戶采用溫暖的木質包邊
? 搭配可調節光線的蜂巢簾
房間明亮又柔和,成為姐弟倆共同成長的溫馨角落,安全的守護+自由的探索,是兒童房的隱喻。
主臥是茱萸色的涂抹,骨骼線條從床背開始一路攀爬,把收納隱匿其中。
臥室的使用體驗,從衣帽間、洗漱等功能完全隔絕于休息區域開始,在這樣的空間內,延續對光線的考慮和破口尺寸比例的調節。
緊挨著臥室的房間,留作書房使用,充足的光線和儲物量可觀的柜子是主體。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