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 家人的定義 ]
這一次,我們不談房屋,只談人。
屋主Lei,除了在藝術館工作,還是媽媽的專職攝影師。幾年前,Lei在上海、北京打拼,工作忙到昏天暗地,常常懊惱沒時間關心家人。
回到成都后,Lei萌生了一個想法,她想為家人記錄生活、記錄生命,也正是因為這個想法,她接觸到“家庭攝影師”這個職業,并一發而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它。
休息的時候,Lei總會背上相機,陪媽媽一同出游,媽媽既是她的專職模特,也是她記錄的主角。
通過Lei的講述,兩母女的故事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家人之間的愛和隱痛,相片對歲月的追溯,還有存在于兩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往事……看完他們的故事,對家人,你也許會有新的思考。
原始戶型的墻體結構能夠改動的空間較少,不過對此屋主也沒有太大的空間要求,只是強調需要寬敞的書房便于收納大量的攝影畫冊。
“媽媽從來不教我說上海話,她說‘教了你也用不到’,在平常生活中也很少說,我都想,她是不是快忘了。可是有時候,她接電話的時候,脫口而出就是上海話。我想,她心里實際上是非常懷念那個時候的,年輕的時候,媽媽也在上海生活很久,老上海也許是讓她舒服的一種感覺。” -Lei
Lei想為媽媽復刻記憶中老上海的味道,但并不完全循舊,合乎自己的喜好審美仍然是第一位,這恰恰與“海派文化”的包容、開放不謀而合。
同時,“家”也是Lei的家庭攝影展,一張張珍貴的相片,構筑出記憶的時光隧道。
于是,這個家的著眼點放在了更為溫情的部分:如何復刻媽媽記憶中的老上海,如何給女兒一個舒服的家庭攝影場地。
當年還是少女的媽媽離開家鄉來到四川,對于上海的生活還保留在她的記憶里。平日里陪伴媽媽時間最長的是一只比熊和兩只貓咪,其中一只貓咪叫SEVEN,SEVEN有點怕人又有些調皮,新家里百葉窗的拉繩成了它的新玩物。
黃花梨地板拼成人字形,搭配米黃色的墻面與墨綠色墻裙,是那個時代人們的記憶。深沉溫柔的色彩,仿佛從瞬間將媽媽帶回上海曾經的家。
光線透過木質百葉窗簾,在家里映射出斑駁光影,像是一張被珍藏到畫面泛黃的老照片,保留住每一刻的滿滿回憶。除了產生回憶,陽臺還是照料寵物們的地方,寵物廁所、貓抓板等等一應俱全。
電視柜沒有如常規那樣擺上電視,因為投影儀已經成為了媽媽觀影娛樂的新工具。有時媽媽會不知道怎么操作,屋主Lei會貼心地幫助媽媽。
回憶留住了不變的記憶,而時光卻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一些事情。
從上海到四川,媽媽轉變的不只是地域差距,還包括了食物口味的不同。經過多年的轉變與融合家里的菜式,不全是像本幫菜一般甜咸,也不同川菜般火爆熱辣,而是兩者間相互融合。在主打甜咸的本幫菜里加入辣椒,成為了屋主家中獨特的家庭料理風味。
餐廳周圍擺設著帶有中古元素的家具,看似隨意擺放卻又充滿家的溫暖,餐桌同樣采用舊時光里可以延展桌板的樣式,一杯咖啡,一塊甜點,這便能享受舒適自在的下午時光。
廚房里復刻了舊時代常見的小方磚,雙方格壓花玻璃以及傳統色系的水磨石,這些舊元素以新的搭配形式展現,還原媽媽熟悉的煙火氣。
女兒是一名家庭攝影師,也是一名與藝術相關的職場人。書房是女兒喜歡的空間,在其中擺放了許多自己的拍攝作品,收藏了許多不同藝術家拍攝的家庭攝影畫冊。
在其中讀書、工作,以及沉淀自己的思想。平時屋主也喜歡在書房拍攝媽媽,記錄下身邊的點點滴滴。
書房特意將原本的封閉空間打通,讓書房與整個公共空間相連,屋主與媽媽能夠彼此共享整個空間。飄窗為書房提供了便于休息、閱讀的角落,窗外的光線成為很棒的閱讀燈光。
書房的飄窗也是媽媽與比熊「羊羊」玩耍的地方,羊羊是屋主在北京街頭撿到的,剛看到羊羊時它的身上帶著傷、樣子很丑,屋主把它帶到醫院治療,或許是經歷過坎坷的生活,羊羊很溫順聽話,一直跟著屋主到了現在。
房子里也許不全是像我們從電影里看到的那些老上海的裝修模樣,但那仍然是媽媽記憶中的上海生活媽媽房延續了舊時光的風格,黃銅白瓷的吊燈,溫潤的柚木飄窗飾面,就連衣柜門把也換成為復古質感的金屬件。
這里不僅是媽媽的房間,一同居住的還有比熊「羊羊」,在床旁的地毯上每夜守護著媽媽。
那時候的許多東西現在看來都擁有它的時代韻味,在那個歲月每家每戶多少都擁有刺繡團花的床品。如今想要找到一模一樣的物件不太容易,但同樣的團花紋案卻被保留了下來。
女兒房采用榻榻米為床,整體家具的樣式簡單,但裝飾上卻顯出不少細節,在現代化社會進程中棉線鉤織的蕾絲搭巾已經不多見,如此搭配除了美觀外,更多的是想要留住曾經的回憶。
衛生間可能是不少人會忽略的地方,但屋主的家里同樣藏著復古的情懷在里面,除了地面花磚和墻上的小方磚外,衛生間的窗戶也換成了雙方格壓花玻璃,增加了衛生間的整體復古色彩。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