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檔
大排檔,原稱“大牌檔”,將固定的大號牌照裱裝懸掛因而得名。該經營方式始于二戰后的香港。大牌檔的面積較一般小販大,有數張可摺疊桌椅,攤檔是一個巨型包廂。慢慢此經營方式傳到中國大陸,發展到一定的小資情懷。
我給我的這套設計起名為“牌檔”,是對項目前身經營方式的描述,也是對這套設計的定義。項目在武漢,初次去項目現場,偌大的空間,空高達到五米多。從原始建筑的本身就賦予雙層空間的特性,也為前期功能區域帶來很多種可能性。每一種可能性都會給投資者帶來不同的一種經營體驗。除了餐廳本身帶給客人的味覺,也給今后來此用餐的客人帶來不同的就餐體驗和視覺體驗。在日本有一種非常有名的就餐形式:“日式鐵板燒”,看著廚師在你的面前把各種食材燒制成美食,這種過程既滿足了視覺享受也滿足了味覺享受。我想,明檔的意義也是如此吧,坐在餐桌前,抬頭就可看到在認真烹飪的廚師和各種食材從生到熟的過程。從前身的牌檔經營,到如今的明檔,讓整個餐廳有了它的亮點。
在這套設計里,我把原始建筑結構的優勢放到了最大,挑高的中空對應的是圍繞的明檔,讓每一位來到這里的客人能最大限度的了解到這里是吃的什么,什么是它的色。圍合式的多功能廳,包廂,多人卡座區,四人臺區域給予后期的多重不同的需求。
當這些基本功能元素組合出動線時也形成了這間餐廳的性格與表情。這套設計主要了“牌檔”的“牌”,“牌檔”的“檔”來充當主形體元素,一間一間,一格一格,一個區域,一面牌,墻面除開水泥墻裙大面積留白,貼合從前,也從而做到“簡”。白色有容納性,承載眾多的想象力。
每個人對于空間的想象都會有自己的契合點,利用餐廳第二元素“大料”進行墻面點綴再適合不過了。牛肉火鍋是這里的一道特色菜品,向店內廚師了解后發現,八角、桂皮、香葉、丁香、花椒這幾味大料更為重要。在墻面留白處以丹青的形式點綴上去便部分留人遐想。在了解這些后,包廂及多功能廳的命名也點出這間餐廳的主題特色。
就整體而言,作為設計師,這些也許是對于現代室內設計的一種期許。是我對設計的一種理想的表達方式,希望以后可以做的更好。
2017.05.12. 林茜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