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圣亮 ?SU Shengliang
在現在的城市中,經常可以看到年紀小小卻壓力重重的孩子,傳統的校園讓學生們早早地進入了以成年人為模板的空間環境中。一所城市里的學校應該長什么樣?面臨教育類建筑,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的設計師思考的是如何通過設計來打破傳統校園的概念,給予孩子們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空間。
△南面鳥瞰 ?吳清山 South Aerial View ?WU Qingshan
水泥森林中的理想家園
未來科技城海曙學校位于杭州西部未來科技城板塊,是一個包括幼兒園和小學的綜合性建筑項目,它的建筑和室內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一體化設計。海曙學校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兒童的繪畫語言,孩子們筆下的理想校園充滿了親切的尺度和歡樂的街道,設計師由此出發,將 28000 多平方米的體量打散成 15 個坡屋頂小房子,依照幼兒園、小學各年級不同的尺度與行為將建筑尺度逐漸變大,通過小體量的院落組合塑造一個體量親切、尺度宜人的舒適校園。
△ 水泥森林中的理想家園 ?蘇圣亮
建筑群體主要由教學樓、行政樓、體育館、食堂等幾部分組成,通過連廊、內院、不同開場程度的廊道將各個功能空間串聯起來。而廊道、樓梯這些教室以外的空間不僅僅作為教室的連接,更是孩子們相遇的地方;操場、屋頂也不僅僅是字面體現的功能,而是孩子們溝通交流的空間。學校作為一個小尺度的社會,孩子們在里面通過親身經歷建立起自己的社會意識。
△ 教學樓與連廊俯瞰 ?吳清山
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尺度房子
這是一所能滿足27 班小學和12班幼兒園各項功能需求的學校。幼兒園、小學由南到北分布,建筑高度也相應地逐漸變高,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活動和不同身體尺度對空間的需求,學生對于校園環境的感受也更加親切。同時,富于變化的小房子打破了城市僵硬的建筑排布,豐富了建筑天際線變化。
△ 建筑按尺度需求逐漸變高排布 ?蘇圣亮
小體量圍合出各具特色的內院,而建筑體量之間又營造出有趣的街道空間。內院和街道的組成模式讓教學樓建筑之間的連接圍而不合,也使室外空間富有趣味和層次,為學生課余的活動空間創造了豐富的可能性,更加切合孩子的感受。
△ 建筑體量間的街道空間 ?蘇圣亮
幼兒園是獨立的?U?型院落,像張開的臂膀給孩子們圍合的安全感。院落中的彩虹跑道與建筑顏色相呼應,營造一個五彩斑斕、無拘無束和奇思妙想的空間。建筑的“小房子”形態被延續到室內,自己畫筆下的形狀在這里出現,使孩子們在對建筑的好奇中得到對家以外世界的美好初感受。
△ 幼兒園教室空間 ?蘇圣亮
小學分為南北側兩部分,分別對應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教學空間。南側教學樓在建筑形態上由四個四層的單元連接形成半圍合的庭院,朝向中心步道廣場打開,從入校由中心步道走進內院再到教學樓內部,也是引導著孩子們對校園空間的探索。北側教學樓則整體體量較大,最高的建筑面向城市干道一側,體塊相對統一規整,呼應城市界面。
△ 北側小學教學樓內院 ?吳清山
另外,設計時也有意的將建筑走道和公共空間進行放大。南北兩側的小學各教學樓與食堂樓通過連廊在一二層均相連,連廊東側以坡度處理,自然過渡至一層并形成半圍合的小尺度活動空間。架空的連廊在滿足雙層交通空間的同時,放大尺度的平臺和廊下圍合的庭院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室外活動空間。
△ 連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動空間 ?吳清山
可自由探索的趣味屋頂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趣味活動空間,設計師采用雙坡屋頂形式的建筑體量,根據每個屋頂空間的特質,結合相應的學生群體特點對其進行空間設計和活動規劃,創造了許多的屋頂活動空間,可以讓孩子們自由的探索和創意使用,如躲貓貓的游戲場、認識植物的種植園,聽老師講故事的小劇場,安靜讀書的閱覽室、肆意奔跑的跑道等等。
△ 在屋頂自由奔跑 ?吳清山
富有辨識度的多彩山墻
在整個以淺灰和白色作為基調建筑群中,山墻成為海曙學校一個鮮明的識別特征。每個山墻面在形態、顏色和材料上都各具設計特色,這些以黃綠橙等明快顏色點綴的山墻面相互交錯組合,豐富了輕松活潑的校園空間氛圍,也增強了各個區域的歸屬感和辨識性。
△ 明快顏色點綴的山墻面 ?吳清山
在此基礎上,將其中的五個建筑單體的立面以深紅顏色呈現,讓校園質感不失統一又富有節奏。孩子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山墻面去描述位置,形成孩子心中對于校園的有趣的認知地圖。
△ 從體育館內部看山墻 ?吳清山
整個校園及建筑以人的體量與場地、孩子們的成長和情感結合在一起。“小城故事”式的規劃將讓孩子們在童話般的小鎮中穿梭徜徉。
△ 總平面 ?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
項目名稱:?杭州未來科技城海曙學校
項目地點:?中國杭州
項目面積:?44,900?平方米
項目時間:?2015-2016?年(設計)?2016-2017?年(施工)
設計公司:?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
設計團隊: 阮昊、陳文彬、沈斌、尹勇、吳時陽、王繼鵬、夏煒、吳濤、鄧皓、蔣蕾蕾、李會、陳志林、范笑笑、陳杭君
參與人員: 葛霽雯、周桐、俞洲、宋國晗
合作單位:?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攝影師:蘇圣亮、吳清山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