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有著獨特的自然風情與歷史文化。“八山一水一分田”,這片土地有著獨特的地理景觀,不管是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抑或是巧奪天工的梯田,連綿的山,激蕩的水,無止盡的綠,多姿多彩的民族歷史文化……共同賦予了這片土地壯美的氣息。
離喧囂很遠,離生活很近。貴陽中鐵·溪山國際旅游度假區位于高原明珠花溪,毗鄰600年歷史的青巖古鎮,山水相依。項目設計圍繞貴州的文化因子展開,以生態資源活化為核心,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以青巖古鎮人文資源為基礎,構建國內一流的康養度假目的地。
靜謐自然,療愈圣地。對景的設計手法,借四時山水畫境入框,依山伴水,于自然山水之間得浮生半日清閑。東方建筑材質與線條營造澄澈意境,輔以悠遠的山水之景,俯仰之間,察物體心。
融
Fusion
━
初入空間之內,見雨滴滴落之態,疏漏輕緩之間,腦海之中恢弘山水清音回響。空間設計以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為靈感,轉換置現代語境之內,貫通為空間文化基理。
建筑空間所形為“山”,觀者移步行旅其中,遇青巖古鎮樸質氣息,青石板的厚重遇水之靈動,泥土、森林、雨水自然香氛的使用,如同溪山旅行途中邂逅一場山雨一般,營造出置于山林的切身之感。
茂林修竹,怡然自得。貴州山地多山竹,竹編技藝源遠流長。于山林之中,攜一葉扁舟,邂逅水滴劃過葉子瞬間的美好。
吊腳樓,作為貴州當地的一種傳統民居,有著其獨特的建筑藝術特色,且多與周邊山水融于一體。或許是木質材質本身的溫潤與質樸,錯落有致的木質結構融入空間之內,輔以光影的細節,與石材形成對照,自成一派靜謐的藝術氣息。
在錯綜循環、柳暗花明的空間體驗中,仿佛一時身處畫中深山。雖不見真山林溪石,卻恍若曲水流觴,晦明相生、移步易景,沉浸藝術與自然。
野趣咖啡
山野行旅多為放松身心之旅,且多為難能可貴之雅興。泛舟水上,興來而至,興盡而返。取“舟“意象置于空間之內,為空間帶來雅趣。一杯來自山野之間的咖啡,自帶來自山野間的獨特風味。
山野咖啡店野趣兼得風雅,恰到好處的光線以看似無序的排列走向點亮,窗外的自然光自由地流動,大地色系的地面與墻體,堅硬的材質與柔軟的綠意,無需多余的點綴,美好的感覺便已經來臨。
遇見非遺
從民間走向現代,傳承與再生
貴州為苗鄉,有著輝煌燦爛的苗族文化,苗衣、苗繡、苗銀……借助這些外在的表現形式,我們得以見到苗族文化的一角斑斕。為了在空間內營造出藝術沉浸感,山旅藝術館結合貴州非遺文化打造一個能夠生動呈現當地文化基因的藝術展廳。
△遇見蠟染
近距離感受蠟染的精湛工藝,聆聽苗家姑娘叮鈴作響的銀飾,觀察栩栩如生的圖案花紋與立體雕刻,了解獨具魅力的少數民族文化……
風鈴水鏈
感受,水音齊鳴的協調
以自然地貌為設計靈感,取梯田盤旋而上的形態融入到空間設計之中。沿著木質樓梯拾級而上,視線被空間內懸掛的風鈴水鏈所吸引。通過引水系統,將水引入吊頂,模擬自然動態的落水形式,水順鏈而下,下而伴聲,叮嚀成音,音聲成趣。
當竹片、格柵以重檐懸山的形態出現,古鎮的建筑之美得以在空間內延續。極簡的色彩有序的構造,引入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形態,更是充盈的空間韻味。順著屋頂的狹長動線,給予人的內心以最大尺度的留白。
材質的妙用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且光感本身極具美學意味。杜邦紙輕盈透亮,本真且藝術,溫馨暖光與自然光線相得益彰,愈顯光影流動之美妙。
樸拙的主色調里點綴著山間野趣一般的欣然綠意。猶如土地家園一般的色調,深淺不一,卻相互諧和。
自然材質縈繞其中,纏繞的竹編蜿蜒向上,木質材質的紋路清晰可見,為整體空間注入詩意與寧靜,如同歸鄉一般,心情也平靜悠然起來。
草木花石的天性原是自然,人的本性亦可天然。當物質的依歸返回精神故土的原鄉,寧靜的狀態便悄然來臨。舊物的色調,細觸陶與木的感覺,如同自然呼吸一般順意。
廣闊的視域里放眼所見皆為精神的場域,凝神觀照,感受時間的流轉。仰望眼前的綠樹,看自然水波的意向以抽象藝術的形式定格于墻面,會不會突然憶起某個在自然中流連的時刻?時間的巨大回聲在空間內回響。
重重疊疊的區塊,深淺不一的色調,時間流走,投下斑駁光影。光陰不言,磚石不言,材質與材質之間連接,卻無多余的贅飾,書法有書法的運筆走勢,木頭有木頭的紋理。
孩子的夢境斑斕夢幻,山林間翩飛的蝴蝶,蹦蹦跳跳的兔子,都曾在夢里出現。木質階梯點綴皮質軟墊,形成了更豐富的色彩層次。書架鏤空的處理方式,讓光線透過縫隙灑落進來,詩意頓生。
鯉躍龍門,海天闊
“鯉魚躍龍門”在民間文化中一直具有寒門士子終成才的美好寓意。在貴州,鯉躍龍門還隱喻當地的狀元文化,在苗族文化里,更有與其相關的節日來祈求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將“鯉魚”作為靈感元素,便化為了空間內躍升的紅鯉,讓美好的文化基因再次登場,鑄就空間內“魚躍龍門海天闊”的東方意境。將關于“鯉魚“的美好文化凝結為空間藝術裝置,亦不失為一種創造。行于室內,透過一絕佳視角,明暗光影之間,得以見”錦鯉“,感受到魚躍龍門的美好。
茶鄉
閑云野鶴,焚香煮茶
引“他山之石”入于室內成自然之味。石,靜默不語,有著天然的紋路,自得一份風雅趣味。不同材質之間的碰撞,流線與區塊互襯,色彩之間的相互協調,鏡與石,倒映成趣。
覓得一清幽茶室修養身心,除卻諸塵。茶室內所陳列器物,皆有序,承載著茶室主人心淡如云的心境。焚香煮茶,茶湯清淺,花器清雅,心境也隨著飲茶而變得悠然自得。茶室有自然水石,頗有曲水流觴之美意。?
青山依舊在
月亮依舊明
說起月亮,便會思鄉。一盞月亮燈,寄托著濃郁的思鄉之情。山峰依舊,故鄉的圓月也依舊。接待區的藝術月亮燈在空間內營造出故鄉情緒,讓人心有所感。簡潔的接待大廳,以不同的材質和區塊分隔,卻營造出一種靜謐山間的氛圍。
靜謐之境
精神原鄉的治愈
空間不僅僅是空間,更是精神的場域。家園的古舊之物陳列于室內,喚起記憶里的原鄉。繼續選用格柵、原木、大理石材質,統一諧和的色調,將空間精神一以貫之。光線的形態、幽暗與明亮,見諸澄澈本心。
宴
Banquet
━
民以食為天,貴州的山水壯美無邊,貴州的飲食文化也一樣令人驚嘆。設計以“四季”為主題,融入“花城”四季開花的概念,具體到每一具體空間,從微觀視角切入,通過延續室外景觀的設計語言,闡述對其浪漫優雅、充滿生命感染力的感性認知。
春?·?花間堂
以花匯友,共聚一堂
詩人李青蓮曾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而今于花間堂,以花會友,共聚一堂。將“花”元素置于花間堂內,成就馥郁東方雅韻。
春和景明之日,當地鮮蔬,當應季而食。真正的文人雅趣,乃為該賞花時賞花,該飲茶時飲茶。
繁花與繁復的線條共同勾勒出富麗的氣氛,卻總因色彩的諧和不顯得無序雜亂。不同材質的使用混搭出東方隱奢的氣韻。于細節處著力,讓每一處細節都得以閃光。
夏?·?綠筠澗
以竹為韻,四季常青
夏日自有夏日的風景,卻始終向往郁郁森林中的綠意的清涼。以“夏日文竹”為靈感設計綠筠澗,將文竹意象貫穿始終,充盈的綠意,在炎炎夏日種下一片清涼。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實乃文人意趣。貴州山野之間的竹林,成為有精神追求之人的心靈旨趣。室內無需艷麗的色調,青綠的點綴,為整體空間帶來了清幽的氣息。
空間整體色調設計靈感源自山野竹林。置于室內,予人置身竹林之感。藝術感花器與燈具,為室內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氛圍。
秋?·?楓影閣
秋楓鴻運,躊躇滿志
深林的秋日精美,楓影閣以深林秋日的景象為空間設計靈感來源,秋日般金黃的色澤置于室內,帶來秋日的氣息。藤編的座椅,柔軟的棉麻,予人一種溫暖秋日的感覺。
誰不曾見過風吹動紗簾的治愈時刻?風的吹拂,光線灑落室內,在藝術感的邊幾旁,遠離都市之人得以治愈內心,重新收獲前行的力量。
冬?·?石蕓軒
奇石收藏,文人逸趣
如若在冬季時光,想要擁有一間有奇石的屋子。呼應自然四季概念,在石蕓軒內,將關于石頭的想象抽象化,藝術化地表達為一個個設計細節的點綴。屋頂的吊燈恢弘大氣,有著讓人舒心的色澤。
家具選型多有石頭的紋理,大理石材質本就是一種自然之物,在石這種物質實體之中,我們得以學得謙遜與溫潤。
被柱體和格柵區隔的室內空間,并不會顯得無序,反而是處處造景,框架內外,放置一晶瑩剔透的石頭,光芒閃爍其中,讓人忍不住凝神觀照。
風味人間
在自然之物中體會人生百態
在自然之物中,在每一種人間風味之中,皆可體味人生百態。去往自然的源頭,尋求山野之物的本真,沉浸其中,在美食的研學體驗中,感悟一餐一飯的重要性,讓美食治愈身心,收獲人生質樸力量。
人生本味蘊藏在生活的細節之中,“努力加餐飯”是對人美好的祝愿,回歸生活本真,回歸自然本心,放松享受美食給予的美好。低飽和度的軟裝色調,點綴自然綠意和絢爛紅花,創造沉浸式體驗感。
有靈韻的空間讓人眼前一亮,停留駐足,繼而身心放松。當代城市的都市森林,多給人以壓力感,而真正讓心靈覺得歡喜之地多為靜謐之地。
古韻悠長的花器,讓一角空間得以創生出美的意味。古色古香的物件,點綴疏漏幾許的微光,影影綽綽之間,東方意趣得以漫然新生。
茶藝研究室
于茶葉中體會東方雅韻
古老的東方茶葉在歲月的長河中沉淀出悠遠的茶文化。在山野間的茶藝研究室,茶文化的精髓得以復蘇。在時間的腳步中,細嗅茶葉的清香雅淡,回溯歷史中茶百戲的美好。自然花藝,古雅茶器,在緩步的片刻,在茶藝中收獲內心的寧靜。
本案位于貴州貴陽,一個自然與人文多彩匯聚之地,自然風景有多瑰麗多姿,人文風情就有多絢爛多彩。
設計意欲將自然與人文的具象與精神內核融入空間之中,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點,創造一個靠近山林古鎮,融合樂山樂水精神,抵達人心靈原鄉的康養休閑文化空間。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幅山水,精神得以停駐此間,收獲自然的、藝術的心靈慰藉。
△-1F餐廳
項目名稱|中鐵溪山國際旅游度假區
項目單位|中鐵文旅集團貴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甲方團隊|胡永清、錢洋、陳穎
項目地址|中國?貴州?貴陽
軟裝設計|IF?DESIGN羽果設計
硬裝設計|G.ART集艾設計-李陽團隊
完工日期|2023年7月
項目攝影|一千度視覺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