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項目位于深圳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梧桐山,面積有6635平方米,采用古樸的徽派建筑風格,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
本案根據功能劃分,客房、禪修室、課室、會客室、書畫室、洗衣房、餐廳、KTV一應俱全。
根據商學院的功能和需求,客房、禪修室、課室、會客室、書畫室、餐廳、休閑場所一應俱全。從大門進去便能看到一個四方形的水池位于院內中間,左右那邊的噴泉口和中間的樹相互輔成,紅色的金魚暢游其中,組成的是一幅自然畫卷,典雅和素凈。設計時故意在院內的一角用白色的鵝蘭石鋪設了另一個世外桃源,將徽派建筑中獨有的園林縮小版搬到了這塊凈土,無過多修飾,綠色的假山、黑色的水缸、純天然的石頭和樹木,讓人一進院門便能感受到和諧與古樸純真。
“談笑有鴻儒、往來不白丁”的藏鋒室是用來書法和繪畫的場所,采用的暖色燈光設計,白色的墻面和棕櫚色的木地板構成了書畫室的顏色基調,在結合新中式和徽派建筑風格的同時,很大程度上采用“減法”的設計,字畫、格子書柜、桌椅便是這個室內的裝飾。書柜和作畫的案板,簡單的棱角和構架,在講究勻稱的同時也展現了藝術感。科學的座椅設計配上白色的靠枕,不僅講究了美感,也大大的提高了實用性。回字紋的木雕窗戶是徽派建筑里的絕妙“三雕”之一,設計時用在此處,用木雕的線條美擴展空間感和延伸了視覺范圍。
取名為“見性閣”的圖書室一面是落地的棕紅色書柜,由金雕細刻的木質制成,富中式神韻,又具新意。與之相對應的是相近色的以供閱讀的長方形書桌,桌面搭上藍色長條桌布將區域一分為二,營造了一個舒適的閱讀體驗。開放式的木雕隔欄窗戶,圓形造型的遮掩,不免在山水之間心曠神怡。見性閣外的休息室與其兩邊想通,頂部暖色系燈光照亮這個休息區域,頂部用經典白進行裝飾,四周加了木質邊框簡單修飾與地上的黑邊白色地毯相得益彰,淺綠色蓮花形狀的茶具給人純凈之感,閱讀完,這便是喝茶休息的絕佳場所,這個區域除了實用的茶具、桌椅和簡單的點綴,再無過多的花里胡哨,運用帶有歷史韻味的裝飾符號,舒適、自然地發揮東方味道。
享有“合一堂”、“坐忘堂”美譽的課室,室外紅色的梅花和白色的“月亮”則是文學雅士的象征,兩間課室都采用古代私塾的模型,一排排整齊的長方形課桌,黃色的宣紙,一間是層疊形狀的頂部設計,另一間頂部則是黑白格子的設計,寧靜而文雅。簡約的構造和搭配自然形成了新中式的主題元素,美麗而不呆板、巧妙而不雜亂。
極具現代的VIP包房,懸掛下的新中式銅制吊燈,通過圓形頂部造型的修飾如一個漩渦,將整體空間向上拉升。暖色墻面設計與中式家具的完美搭配,素雅色地毯的修飾,讓包房盡顯大氣之感,且不失典雅。包房內休息區域設計本著舒服為主,具有嚴謹結構和線條的灰色沙發、五塊對稱分布的中式窗欞呈現了一種半抱式結構,展現了一種海納百川的包容及融合中通的和諧,因此也有了意取賓主盡歡之意取名為“鹿鳴館”的由頭。
英雄所見略同的“知樂臺”則以金黃色、紫色、粉紅色為主,以供休息和娛樂,灰色的U字形沙發,大大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同時光滑的大理石地板、菱形線條式鏡面的墻壁裝飾,使整個空間的景物相互照映。環繞型的吧臺結合了整體設計,鏡面櫥窗、白色菱形的吊燈簡約而又時尚。
室外露臺中間景物的設計借用了古代“照壁”的設計元素,達到提亮整體空間的效果,作為點綴修飾的石墻上菱形洞口,透過一棵梅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露臺的座椅和遮陽的帳篷以黃色為主,與自然和諧統一,坐在此處,山和天邊交匯,習習微風吹來,格外愜意。
作為禪修休息的客房相對于其他的設計來說更加寧靜溫馨,著重突出了“禪靜”的意境,以凹凸不平的深灰色墻面作為前臺的背景,背景采用的是暖色燈光,前臺桌則是用了“+”符號造型的白色燈光與電腦的顏色相對應,與整體相融合的枯樹和地上的荷花,讓前臺多了些情趣和靈氣。前臺的休息區域則是一片綠色植物遍布滿墻,讓人心曠神怡。
而套房色彩上大面積煙灰藍的運用,安靜而不深沉!棕色地毯和家具的顏色相適應,地毯上的梅花營造一種恬靜的氛圍,落地窗的設計,讓整個房間明亮而陽光。臥室外的客廳則是巧妙運用了“線--面”的結合,山水屏風的經典對稱設計,天花板以木質品的各種搭配完成,避免了單一,同時巧妙的過渡各個空間。整個套房的設計采用的是典雅、素凈的色彩勾勒出了舒適的居住環境,讓人舒心、安心!
整個設計項目都是基于“禪道商學院”的性質,將徽派和新中式風格結合貫穿了整個設計,使其以一個自然古樸的形態展現在世人面前,設計中傳統元素的使用與現代符合的融合,都回歸了商學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衷,也是歷史的傳承和現代創新的體現。
位于自然名勝風景區梧桐山麓的禪道商學院是本次的設計項目,前面有潺潺流水,后有巍峨高山、樹木叢生,從而整體采用了依山就勢的徽派建筑風格和新中式風格相結合。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