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對于人文山水的思考,無疑受到東方哲學的影響。無論是崇尚天道與自然的道家,還是講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佛教,亦或是對于有志入世的儒士們,從自然獲取的觀察和體悟,成為了文化脈絡,蔓延至今。
這種思考,到了唐宋,在盛行的詩歌中尤為體現。而追求生活本質的庭院文化,成為了唐詩宋詞里,對理想人居的物態表現。
項目周邊環境(右圖圖源網絡)
位于義烏主城區核心區塊的秦塘府,在坐擁都市便捷的同時,盡攬稀缺自然景觀資源。整體設計基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以寫意山水為意象,院落為形態,創造了一方足以獲得心靈閑適和安寧的空間,在此回避塵囂,安然抒宜。
意向圖(圖源網絡)
繡是美好的意思,本案把售樓處營造成一個美麗的湖。當業主在湖上一日之行后能夠深深記住繡湖,并讓所有有意向業主心向往之。
「未能拋得義烏去,一半勾留在此湖」
色彩分析圖(圖源網絡)
想念江南,從《姑蘇繁華圖》開始
「入口是分界,是生活的序幕」
長廊一端,門廳精致細巧,宛若一幅國畫小品,用輕盈的筆觸,造境抒意。沉穩的色調內,背景墻面一幅描繪在自然山水中的庭院生活浮雕,勾畫出主題,為整體確立了空間情緒。
主廳布局齊整流暢,韻律對仗。在陳設和細節上延承了詩人駱賓王托物言志的詩歌美學,以“先有其情,后附其物,情在物先,因情造文”的創作形式,點綴出庭院文化的絲絲脈絡。
意向圖(圖源網絡)
翩翩「白鶴」成群飛舞的吊燈,置于沙盤上方,仙凡之間,它們不受拘束,隱逸而自由,志遠而高潔。
兩側通透的陳設柜,使空間更為流動。一個個見方的小天地內,「驛樓」和「駿馬」,「歌賦」與「瓷瓶」,在細碎間詠嘆古韻情趣。
驛樓晚照寺曉鐘,花島紅云柳畫舫。湖亭漁市橋系馬,松梢落月蕩驚鷗。
——《繡湖八景詩》
在庭院布局的景致內,個體與自然的節律在此相互呼應,緊密融合。日升月落、四季更迭,是唐宋人通過院落獲得的感受,也是本案設計遵循的內核。
意向圖(圖源網絡)
洽談區的結構,順延了江南院落的屋檐形制,利用娟美的斜線,詮釋溫蘊與柔雅。橫于正中的長桌,容納筆和墨的文情,亦可收入茶和酒的沁香,在質樸與素雅間,記錄時光印刻的婉轉悠長。
邊臺側面以仿銅不銹鋼制作而成的鏤空「魚鱗紋」,與吊頂呼應,這種從商代青銅器上就已出現的紋樣,從古至今,寄予著人們的冀望和情感。
靠窗的桌椅以沉穩的老榆木制作而成,致雅溫潤,韻味悠長。多處綠植的加入,在光線綽影中,與自然產生共鳴。
蘇子美常言:“明窗凈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
向內一端,吧臺的文化意趣油然而生,自成一景。吊頂的邊緣在此處擬畫成庭院門廊,展示柜的形式,來源于唐宋時期流行的隔扇,隔而不離,形制考究。擺設上,將盛行于唐時的飲茶文化賦予其上,羅列出繁復雅致的格調。
走道墻面的金屬浮雕作品,以《清明上河圖》為原型,利用精細的紋理,以及虛實結合的手法,延展了主題,給予空間生動的美學注解。
秦塘府售樓中心,在當代設計邏輯下構筑體現東方精神的文化載體,在時代的更迭中,依舊追尋文化根源,打造一方寄情于自然萬物、承襲唐宋文脈的庭院生活。
△平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建投·秦塘府
業主單位:建投集團&繡湖置業
設計公司:GFD廣飛設計事務所
設計總監:葉飛
設計團隊:陶志蘭、孟蘭英、康會彩、鄭敏
軟裝單位:千渡家居
軟裝團隊:蔡楊陽、柯詩思、姜周
藝術支持:寬居藝術
室內面積:500㎡
完工時間:2021.10
空間攝影:魯哈哈
項目撰稿:湯子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