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空間,門斗以圓形的方式呈現,四分之三處位于室外,四分之一處則位于室內,既成為內外相互呼應的銜接,又以擁抱的姿態致意到來的人。
中國傳統的圓文化, 以對“圓”的親和為源頭,儒、道兩家的圓道觀和陰陽五行時空觀為核心, 合乎于自然,又超越了自然,成為人們審美中所追求的“自由的境界”。
入口正對面為同仁堂的體驗館展示區,開闊的空間塑造獨有的儀式感,頂面天花三個圓形互為鑲嵌,中間為凹,兩側凸出,與傳統文化中的陰陽概念不謀而合,又寓意三陽開泰。
大堂明亮通透,以自然質感的木色與白色作為空間的主色調,溫和的淺色大理石與的純凈木色相融,冷暖之間,相得益彰。
空間中所有的線條皆為曲線,燈帶、墻面等等,于感受而言,圓滑的曲線,柔和的造型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生疏,煥發出親密與信任的生命形態,在此刻,這里變成為一個療愈心靈的空間,換言之,空間塑造情緒。
光與影的營造構成了空間藝術的物質與精神的表現特征。無論是柯布西耶的“建筑是光線下形狀正確、絕妙、神奇的游戲”,還是路易斯?康的“設計空間就是設計光亮”,都在生動的詮釋光影之于空間的意義。
對于空間光線的運用,設計師有其獨特之處。所到之處皆為泛光源,溫和而明亮,避免了直射光源的照射。弧形的燈帶與墻面在形體上形成呼應,貫穿空間,使其更具節奏性與整體性。
空間有其獨有的韻律和節奏,設計師不禁錮于某種風格,以“去風格化”的設計語言,如自然之變化,或自由、或多變,但都在光影落下的瞬間變成永恒。
隨之步入同仁堂文化展示區,層層綠意的掩映之中,豐富而又微妙的色彩冷暖變化,使畫面喚發出了本身的色彩感染力,微妙之間使空間多了一份靈氣生動的浪漫情懷。
中央區域設計師沒有用傳統式實墻作為隔斷,而是以半透明的玻璃隔斷,賦以山水之墨,大氣磅礴。一方面使空間更加通透,打破實墻的壓抑感,另一方面又以山水之態氤氳空間氛圍,空靈而自然。
空間是光和色的載體,亦是設計師理性修養和敏銳的感受以及嫻熟技藝的完美結合。色隨光變,光移影動,千變萬化,神秘莫測,似一首美妙無比的協奏曲,又似一首對自然愛意的抒情詩。
祛邪扶正為中醫的概念與原則,設計師則將三間朝陽的辦公區用作中醫大師的工作室,而另一側設計師同樣根據不同的功能將空間一一劃分,打造舒適尺度的合理空間分配。
光影使空間流動,而獨具文化底蘊的造景藝術則使空間沉淀下來,漏窗透影、移步易景,每個窗景大小各異,小中見大且曲折含蓄,蜿蜒之間,塑造景深和層次,引人探求回味。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好的設計于意料之外卻情理之中,空間的轉換與虛實變化,于無形之中增強層次感、縱深感、空間感,給靜態化的畫面賦予靈動性,同時,予以更為豐富的視覺美感。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好的設計于意料之外卻情理之中,空間的轉換與虛實變化,于無形之中增強層次感、縱深感、空間感,給靜態化的畫面賦予靈動性,同時,予以更為豐富的視覺美感。
△2F 平面圖
項目名稱:北京同仁堂粹和康養體驗中心
設計公司:AFFD設計事務所
主創建筑師:高志強
輔助設計師:陳德利
設計面積:1055㎡
項目時間:2018
燈光顧問:朱海燕
合作藝術家:王旻,陳文煥,方印
攝影師:史云峰
家具:索菲莉爾 , 大正家具, 楽舍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