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后面有一個約40平的獨立院子,周邊綠化做的較好,非常親近自然。在后期設計上,采用明快,清新的色調,去繁從簡,回歸自然,營造一種舒適,愜意的居住環境。
地下室都為承重結構,因此保留了原始格局,僅去除了樓梯口磚墻,針對三個空間進行利用布局。
在一樓的平面布局中,沒有做過多大的改動。根據業主一家三口的生活習慣,對原始格局進行了局部的微調。體現在:
1、 增加門廳、陽臺、餐廳、臥室、書房等儲物空間;
2、 客廳家具非常規擺放,打造會客、休閑感的客廳氛圍;
3、 餐廳居中放置,壞繞使用動線,增加水吧臺功能;
4、 增加次衛淋浴間功能,借用主臥局部空間擴大了主臥套衛;
地下室由于光線一般,加上潮濕的問題,不適合做裝飾面,所以采用大面積墻面留白,營造新中式的禪意空間,滿足業主的喜好。同時根據地下室結構,設計了三個功能區:依次是書房、茶室、影音室。其中書房具有水吧臺功能;茶室處的天井,利用較好的采光性,設計了一組中式禪意端景;暗間則作為影音室使用。
以簡約舒適理念貫穿其中,不以裝飾為目的做過多的修飾。入戶門廳僅用綠植、裝飾畫、換鞋凳等簡單的物件擺放,滿足使用功能性與美觀度。地面花磚區域與局部的吊頂造型,構成上下呼應關系,強調了門廳環形空間感。另一側墻面則用木飾面滿鋪,用隱形門的形式把儲物間完美地隱藏了起來,達到了簡約的效果,一進門就可以感受到明亮舒適的氛圍。
不同于常規客廳布局方式,客廳不再以“電視功能”為中心,非常規的家具擺放方式傳達了業主喜愛會客、休閑的生活居住狀態。同時,客廳右側過道空間得到充分的釋放,從室內至室外花園的動線不收到阻礙。
簡約干凈的電視背景墻,硬朗的家具款式,柔和色調的魚骨拼木地板,局部大盆景綠植的點綴,客廳不做任何風格的約束,充滿了自然隨意的生活狀態。
淺灰色乳膠漆墻面,沒有使用任何線條和柜體造型修飾,僅用一塊實木擱板固定在電視下方,替代了體積較大的電視柜。在滿足功能的情況下,少即是多,用做“減法”的設計方式,盡量去實現簡約、實用的狀態。
客廳魚骨拼木地板延續至餐廳,讓兩個空間鏈接了起來,具有放大空間的效果。原木元素在餐廳繼續得到大面積使用,木飾面滿鋪次臥外墻面,并延續至客廳部分墻面,形成L型轉角,次臥隱形門藏于其中,渾然一體。
餐廳餐桌結合水吧臺形式居中擺放,四周皆留有1200mm寬度的過道空間,形成環繞動線,同時與餐廳的環形局部吊頂形成呼應關系。餐桌椅和吊燈會選擇偏北歐風格的款式,選擇簡約的細線條家具去放大餐廳的通透感。
餐廳的另一個功能可以作為會客空間使用,因此在吧臺處加入了兩把吧椅,可以同時滿足6-8人同時在這個空間使用,而不會顯得擁擠。餐廳的另一側墻面選擇了較為小清新的綠色乳膠漆粉刷,可以減少長期在這個空間中帶來的視覺疲勞,增加空間的色彩感。
在廚房的選材以及配色上,則更具“高級感”。地面及臺面分別選用深灰色系的瓷磚與人造大理石,櫥柜門板顏色也會比其他空間的木飾面深一個度的顏色,用石材的肌理以及木紋材質等自然元素組合,表達出生活貼近自然的理念。
為了擺放冰箱和整體櫥柜,廚房格局經過了細微的調整,外擴左側的局部墻面,向次臥室借用部分空間,最后得到1200*3000mm尺寸的廚房行動空間,可以滿足2個人同時在廚房使用。
地下室樓梯口的第一個空間,是女主人平時練毛筆字使用的書房。融入中式園林中屏風隔斷的概念,利用石膏板切割出圓孔造型,并與中式實木桌子組合造景,分隔空間,卻又不完全隔斷,禪意十足!
介于地下室潮濕的原因,因此墻面不做過多的飾面與造型,用大面積墻頂面的白色塊面,結合古典中式家具軟裝,打造中式風格中,寧靜、禪意的生活居住感受。
把茶室放置在了地下室采光最好的天井處,加入石臺桌,綠植等景觀元素,構成了極具休閑氛圍的中式茶道區,沏上一杯茶,可以與朋友在這里肆意享受下午陽光帶來的舒適氛圍。
主臥套衛設計成了暗間,使用隱形雙軌移門的方式呈現。移門使用三扇從底至頂的門板,并用木飾面裝飾,僅僅開了凹槽拉手,使用起來十分便捷。
在不大的衛生間空間里,劃分出了洗漱臺、洗衣區、馬桶、浴缸、淋浴等五個功能區。墻面大面積白色仿大理石瓷磚的運用能夠給衛生間帶來足夠的明亮度,具有放大空間的效果,大氣簡潔。
良好的采光給到主臥室足夠的明亮度,灰色乳膠漆背景墻面搭配原木家具與地板,柔軟舒適感在這里得到體現,即使在一樓也不會顯得很壓抑。
次臥小孩房的設計以簡約舒適的居住感受為主,與其他空間不同,整面床頭背景墻加入了較高飽和度的天空藍色,更加童真有趣。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