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可以在家中創造屬于自己的境地,這個空間被定義為家。」
從無到有,不僅僅是個過程,更是 「家」的營造。
身處魔都的繁華之中,田園生活仿佛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存在。本案房屋共3層,自帶48㎡庭院和70㎡地下室,以“品質生活和回歸自然”為設計主軸,分樓層將設計延展。1F定義為家庭成員和寵物的日常活動區,作為白天的主要活動場所;2F定義為私人休息區,作為晚上的主要功能區;B1則定義為休閑功能區,提升生活品質。
自由流暢的生活動線,是本案的規劃重點,抹除原先制式化的格局配置,以開放式設計融貫公領域,使視覺順延地面無際蔓延,放大寬敞的輕透尺度。
220㎡三層品質私宅,庭院、影音室和超大衣帽間一個不落
玄關分內外設置2處存放鞋子的地方,外部入戶走廊尺寸過小,選擇放置翻斗鞋柜和懸掛衣帽鏡,節省走廊空間。
通頂隱形門采用與墻面相同材質覆面,統一視覺效果的同時,隔斷實體空間。內部筑起一方收納天地,使衣物、鞋服藏于無形。
順從玄關直入,視覺豁然開朗,以占據1層65%面積的餐廚空間呈現眼前,左側廚房拆除原始厚重隔斷,解除空間壓迫感。U型櫥柜具象化空間秩序,圍繞圓桌的回形動線塑造自由場域。
當步伐轉至開放式廚房,依墻而筑的櫥柜與吧臺簡練的書出清晰向度。溫煦灰白線板與沉穩大地黃石材色系相互配比,推出空間深度。
閑暇時光在此小醉微醺,閑聊談天,以這一方境地,展示簡約而有型的生活態度。?
以圓形餐桌定義中心場域,接連于立面放置餐邊柜架,精美瓷器和小巧家電陳列于此,成就一幅典雅的唯美端景。
餐廳對面設置為寵物區,兩個毛孩平時就睡在這里。墻面拆除原有硬包墻面,改用灰泥藝術漆,以燈光映襯出特有的紋路肌理,呼應整體空間調性。
依序開口方向衛浴干濕分離,從立面至地坪輕覆仿大理石磚材,搭配金屬、玻璃及暗藏燈光,圍塑清爽明亮的浴室場景。
謐境難尋,車水馬龍,每個人都憧憬著一個屬于自己的心靈花園,最放松和最愜意的理想場所。
地臺上擺放藤編戶外沙發、折疊太陽傘和烤爐,在此轟趴、BBQ毫無壓力。
庭院地面兩側分別鋪設青石板和防腐木地臺,中部用草坪填充,增加一抹綠意。
樓梯通體使用透明夾膠玻璃,增加光透氣息,拾級而上,以極窄金屬扶手升華通透感,引導空間秩序。
原始2房均為狹長臥室,在卸下隔墻后,透過開放設計敞開流動視界,利用畫境電視劃出柔性分線,佐配人字拼地板、藝術漆墻面烘暖家的溫度,感受自在無拘的生活本質。
一區一景的布局,引入充沛的自然采光,因此室內的照明著重無主燈設計進行氛圍的營造。床頭采用3000k暖黃燈光烘托溫馨場景,并注入一抹知性美。
輾轉至臥室另一側,墻面透過金屬線框筑起骨架,接連沿柱體嵌入開放式層板及抽屜,分區梳理收納常穿衣物。
于窗框置入百葉簾,可自由調節適切的進光量,將充沛日光篩濾成一縷縷流光碎影。將原始普通移門置換為折疊移門,升華空間通透屬性。
臥室外是連通的陽臺空間,將此區域定義為休閑區和茶歇區。硬裝在原始欄桿的基礎上封裝Low-e玻璃,提高保溫性能。
原始墻面顏色過于暗沉,遵守物業單位規定對外立面的顏色要求下,選擇富有肌理質感的藝術漆進行二次改造。
主衛面積約5.4㎡,布局較為緊湊,除常規淋浴房外,還增設浴缸,滿足多種沐浴方式。
兒童房電路根據未來3-10年的規劃進行布局,目前定義為二樓休閑區。
以一道木質滑門將公衛進行分隔,顧及隱私與流暢性,仿大理石瓷磚承地而起至立面,延展了空間視覺。
客廳地面以通鋪人字拼木地板,溫潤色澤蔓延而開,配合燈光,一改地下室陰暗潮濕的傳統印象。
沙發后以木質開放格柜平行放置,加深無印風格,塑造簡而不單、自在而舒放的氣息。在規格一致的格口編排下,使陳列物品更具視覺沖擊感。
影視墻安裝120英寸激光電視,并搭載立體環繞音響系統(還未到貨),居家就可以體驗電影院的極致觀影效果。
位于天井的正下方作為辦公區域,除了自然光線外,另設置壁燈和筒燈作為輔助光線。相對安靜和隱蔽的環境,可以創造出高效的辦公、學習氛圍。
敞開隔而不覺的長虹玻璃滑軌移門,井然有序的柔雅衣帽間映入眼簾。
步入衣帽間不只兼具一覽無遺的配置,吊掛與層架方式也補足無際儲放量。整體選配深色木質隔板、黑玻、極窄金屬邊框,搭配隱藏式燈條,映襯出時尚與精致感,精準帶出女主人的獨特氣質。
常住家庭成員為夫妻2人+2寵物,對于生活品質的需求大于居住需求,因此我們將原始四室空間改為三室,拆除1F廚房玻璃隔斷、2F主次臥之間的衣柜和隔墻,朝南臥室的兩扇普通移門更換為折疊移門,盡可能的將空間打開,塑造大宅既視感。
除了常規空間布局外,1F的庭院、2F的主臥、B1的衣帽間和影音廳,是本案的設計亮點。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