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侘寂美學,干枯的爆裂語言,陰翳處略過的光影,具有凍結時間的哲思之美。
在藝術形態上,“寂”之風韻,與中國古代的瘦硬枯淡的詩、率心由性的隨筆散文、空靈淡遠的文人水墨畫,都是形神畢肖的。
隨著居住行為不斷發生,人與空間發生能量場交換,這種“氣”滋養著房間與物件,是為每一個家獨有的氣味與溫度。劃痕也是時間的印記,粗糙感的觸感總能激起人們潛意識中的歷史記憶。“我們希望房子都是有溫度的”,這是設計初心,于是中式元素與侘寂美學,在此邂逅。
我們跨省尋來的陳年榆木,歷經風化、開裂,變得斑駁,有了舊痕,再經木匠恰到好處的悉心打磨,每塊木紋皆是時間的不同刻度。
那如同墻上生長出的掛畫,全屋系列均采用純手工綜合材料,隨性的拼貼、人工的痕跡,無需刻意精雕細琢,麻繩拉扯的痕跡、刮板做出的肌理,不帶邊框裝裱。在同一的體系中,呈現出原生的、不完美的、赤裸的真實感。手工捏造的花器,具有粗拙形態和古早的紋飾肌理。這也是恒常之美。
屋主一家四口,有兩個女兒,因從事國學傳統文化教育,所以設計在侘寂美學中融入中式元素。木、石、藤、麻賦予感官不同的層次布局,描繪出一幅解析后的畫外余韻。
全案丨上海木桐(西安)設計事務所
攝影丨馮喆(空間)、緩山(靜物)
大音希聲,復歸于樸/木桐新作
侘寂美學x中式禪意
MOUTON DESIGN NEW CASE
屋主一家四口,有兩個女兒,因從事國學傳統文化教育,在起居空間需要一張長桌,這從設計伊始就已確定。對于南北面寬達13米的客餐空間,通過東西向軸線橫向打破南北軸線,平衡比例。
3.5米餐桌連接島臺東西向擺置,完善西廚功能增加洗手臺,留出中廚區未來可封閉的靈活性。水吧島臺的設置縮小了南北向軸線,地臺帶來餐桌兩側的高差變化,可立可坐。
書畫中的“墨分五彩,計白當黑”,僅用黑、白,就表現出了中式美學的智慧。在侘寂中融入中式元素,陳年榆木為料,以結構性裝飾嵌入,將客餐空間聯動,消除藩籬。
中式立柱弱化了邊界,餐廳、客廳、陽臺之間有柱廊,木質梁體與島臺呼應,以阡陌縱橫之圍合感構建的空間結構上的秩序感。
簡約幾何感造型單椅,讓軟裝氣質趨于統一,和木作幾何線條呼應。油蠟皮飾面,基于做舊和復古的工藝手法,切合空間氣質的精神內核。
以單椅棕色為底色,在大面積的白色畫板上,人工用麻繩拉扯出幾何形態,露出與單椅同一的底色,更像斑駁白墻的年代感。此處也借用留白手法為空間提亮。
與家具對應,黑色線條將色彩次第延伸至地面,地毯選擇高低織工藝,材質為百分百新西蘭進口羊毛、加入人棉絲。每一個步履都會留下不同的光澤照面,正所謂“靜物其姿不變,動物其姿常變。”
站在客廳一側,島臺遮蔽之余仍有通透,又形成使用動線,調和空間比例,未來也可作為國學小組的家庭學習場所。
墻面藝術漆與地面微水泥,奠定和敬的底色。南陽臺增加地臺,擴大原本設備陽臺的使用空間,向陽處自然便是茶臺,突破邊界的地臺讓陽臺延伸為“第二客廳”。
竹簾虛掩,引入外景,承光借影。陽臺是為明,起居是為暗,一明一暗,光影關照。
刻意營造走廊寬度,置一只空空柜,黑色邊框與空間形成完美對照,并烘托出中性灰調,水泥的質感也愈發細膩。
主臥室以功能性為先,延續設計表達元素,去繁就簡,營造舒適的休憩場所。借用部分臥室區作為獨立衣帽間,百葉推拉門可雙向開合。
重點定義功能區,三分離開放式主衛,盥洗區沿用石、木元素,梁柱與格柵板。
大主臥平衡開闊與私密性,分隔又統一,元素有呼應,光照有變化。
從侘寂中提取一些震裂的幾何元素,輕盈不規則的裝飾畫烘托出活潑靈動的氛圍,塑造屬于女兒房的獨立品格。
欄柵床屏既是裝飾也注重實用,略高于尋常尺度的床頭,褪去墻面其余裝飾。八角孔眼紋藤編柜、方格紋床尾凳等中式紋樣,于細微處可見文脈傳承。
細節-裝飾畫:全屋系列均采用純手工綜合材料,隨性的拼貼、人工的痕跡,無需刻意精雕細琢,麻繩拉扯的痕跡、刮板做出的肌理,不帶邊框裝裱。
在同一的體系中,呈現出原生的、不完美的、赤裸的真實感。
地址丨金地·湖城大境
面積丨170㎡
戶型丨3室2廳1廚2衛
風格丨侘寂禪意
全案丨MOUTON DESIGN
主材丨微水泥地面、石樺奴藝術漆、精選年代舊榆木、黑白根瓷磚、藤編實木定制柜、鋁木門、明裝射燈、暗裝筒燈
軟裝丨木桐軟裝
作家博爾赫斯說:
房子實際上并沒有這么大,使它顯得大的是陰影、對稱、鏡子、漫長的歲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