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喧囂中回歸,打開門,通透景深,木柜、花束與老舊器物映入眼簾,隨灰色水磨石逐步向前,浮躁遠離,心慢慢沉靜。
順接木柜設置原木層架,置放陶藝藏品。于邊側設計洗手臺,入戶即可使用,上方的生態植物缸,輕綻清新即景。
客廳主墻以胭脂紅+白進行分色,搭配弧線造型,構成主要視覺焦點,有效提升尺度感。
中古風的家具注重功能,簡化裝飾,盡可能的保留自然淳樸的木質紋理,不失復古本意。
電視墻以微水泥做大塊面處理,抗污疏水性易打理。同材質的隱形門悄然藏隱了入口,減少空間的厚重感,營造輕盈視覺。
客廳側邊放置屋主收藏多年的木質工作臺將空間獨立分隔,不多見的原木擴音器用完整樹杈的支撐腳,承載著屋主滿滿的回憶。
辦公亦或做一杯手沖咖啡,安靜且愜意,造就一方舒心場所。
中古風格的扶手椅搭配斗柜,醇厚的質感與特性在“歲月流金”的基調下,增添了一抹舊時光的悠然。
除了常規的觀景陽臺區域設置之外,東北側將部分陽臺面積外置,以復古鐵藝窗為畫框,引入窗外的綠意光景。
弧形門廊作為玄關的延伸,開啟了“廊”的序章。對仗倒置的拱形門窗,猶如徐徐展開的畫卷,生動而深邃。
從餐桌的意象出發,回溯過往。風塵仆仆歸來的主人將一天的辛勞全部傾瀉于案幾之間,與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今日趣談,在祥和的晚光下結束一天的疲憊。
柜門選用檜木材質,將現代電器的棱角融入自然中,“L+1”的布局讓空間在動線和收納上趨于完美。
角落規劃出餐廚布草收納柜,讓廚房變得不再臃腫雜亂。
三聯動的長虹玻璃移門,將空間尺度感擴展,使得餐廚空間互通光影。
屬于木紋的溫潤氣息漫淌而開,伴隨著燈光的柔和基調,沁出了溫和舒適的入眠氛圍。
以窗柩+鏡面破解暗衛的空間幽閉感,采用半嵌盆維持動線與使用性。立面選配灰磚與微水泥伸展柔雅基底,透過暖白光暈調和深沉氣息,增添獨有光氛韻味。
一張長桌、一個邊柜與一盞條案,即是書房的全貌,以輕巧的活動家具拿捏空間的尺度感,使得小空間也可以營造出無限可能。
藏拙納新,在追求復古美的同時,我們更希望營造出當下的時代美。
化繁為簡,回歸質樸,以暖灰色基調,承載每一個靜謐的安眠夜晚。
審視格局,在保留兩面采光的先天條件下,于門后劃出整面空間,延續木色,嵌入置頂落地衣櫥,滿足收納訴求。
以長虹玻璃隔斷分隔干濕區,透光不透明,既有隱蔽效果,同時引入光線,塑造明凈基調。
衛生間外側巧妙利用角落置入獨立儲物間,內部懸掛宜家艾格特活動五金,打造靈活收納空間。
原始戶型解析
動線布局凌亂
1、入戶一覽無余,私密性較差,
2、客廳沙發背景墻區域較長、電視背景墻區域較短,無法突出視覺焦點;
3、餐廳區域較局促,采光通透性較差,且無法與廚房形成良好動線聯動;
4、書房空間與客房空間走道過窄,形成空間壓迫;
5、衛生間需由廚房進入,體驗感和利用度極小。
主要改造點
1、新建墻體于走道處形成收納區域并建立端景區,拆除原始廚房非承重墻體,塑造優+動線的同時遮蔽入戶視角;
2、客廳區域利用穿孔鋁板,形成咖啡吧臺,塑造一處休閑區域的同時沙發區與背景墻形成最佳視覺點;
3、拆除書房入門墻體,改為圓角拱門,并且將餐廳區域墻體開門洞做倒圓角窗,兩側呼應形成一處端景的同時引入光線解除壓迫感;
4、平移客房門垛,預留800mm,塑造次臥收納區;
5、更改衛生間入門位置,放置玄關側,形成6㎡的三分離衛生間。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