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并非學設計出身,服完兵役出來就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當時為什么會從事這個行業呢?
那個年代,并沒有聽說過什麼是室內設計,我一個鄉下農村長大的小孩,15歲初中畢業之后就跟隨看板師傅學習技藝,接觸到室內設計是在服完兵役后的一個機緣,當時是由家中的大哥發起組成,我們家有四個兄弟一起成立了設計工程公司,在這同時間認識到邱春瑞,他是開啟我室內設計的啟蒙老師,因當時的臺灣建筑業市場低迷,公司倒閉解散了,之后便放下自己進到了工地,什麼雜工、粗工、泥工的工作都做,有一天沒一天的過著,常常是一個便當當一天的三餐吃,直到1999年,工作及經濟壓力到了極限,我覺得我不能這么過,當時的我,什么都沒有,就從借貸開始了我個人所主持的室內設計之路,現在想來,確實讓人捏一把冷汗,而且老天爺就是愛作弄人,好不容易成立起的公司,開業當天就剛巧遇到颱風,第一天就全部被淹水淹掉了,那一次的颱風淹水是臺北市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情況,還是要謝謝謝謝家人一起走過那段艱苦的日子,這世界不缺抱怨,缺的是解決方法跟決心,創業是艱難的,當然我更加知道我不會例外,每天要面對千變萬化的挑戰,好像也就覺得理所當然,沒有專業的設計背景,更沒有優勢的學歷基礎,只能靠勤練自學來累積經驗及能力,更加倍的全力以赴來禰補先天上的不足,我的不足我知道必須用時間跟作品來證明,過程雖然非常特別的辛苦,但也很扎實,一步一腳印地慢慢累積了屬於我自己的故事及成果。
后來您還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品牌isitcasa,這個對您的室內設計上有什么助益嗎?
2010年緣起於對丹麥家具設計大師Hans J. Wegner設計的喜愛,以及為了深究北歐家具設計,對於品質嚴格要求的理念及堅持所帶來的成果,因此而跨足北歐家具界,成立了isitcasa引介關注自然、著重內涵的生活理念,給予更多的大眾提供不同品味的選擇。設計與家具是造成生活趣味及品味的原生力量,在我的設計裡常運用PP M?bler這個家具的品牌精神來賦予空間相當的旨趣及深度,也本著自我對於室內設計的熱忱及品質絕對要求的態度,替家的家具組成一個家,是從事室內設計十幾年來的一項重要決定。我認為家具設計與室內設計是一樣的,經營家具一方面也是在向世界大師Wegner學習,在他開始設計之前,不會說我要創作一件藝術品,只會想要設計一張舒服的椅子,初衷很純粹、很簡單,但每件作品卻都能成為永恒經典,其作品在全世界有16個藝術美術館列為永久收藏。簡單、美觀、實際好用,能讓您的生活更好的,就能成為好設計,家具是設計來適應人的生活,不是由人來適應家具的設計,一把好椅子的定義不是它好看而已,好坐、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室內設計也是一樣。
室內設計上,臺灣相對于內地來說,接受度要高很多, 這有地理方面的原因在嗎?
接受度是不是高很多,這點我并不是很肯定知道,不過我相信臺灣的室內設計對內地來說,確實有帶來一些思維上的影響,從發展的時間、文化脈絡等,因為臺灣室內設計發展時間較早,也已到達成熟的階段,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設計師及業主共同不斷的經歷時間與空間、風格、材料、工程技術、美學、教育學習等等的洗禮成長,雙方的條件平衡、互補、互動才能共創質量,我想這差異方面的問題,是我觀察到內地還未普及成形的氛圍。設計師的美學底蘊需要被刺激、碰撞,業主也是需要學習及被教育,一同成長,透過業主及設計師自身經驗的內化,大小眾媒體宣導等,但在這前提是要如何做到相互尊重,而尊重沒有地理方面的原因,只有在于開始做了嗎?
我覺得您做過的案子都非常不錯,但是您好像太低調了,我注意到您14年才進入大眾視野,對于自我品牌樹立這一方面,您是怎么打算的呢?
我低調有這麼明顯嗎? 是的,是2014年才開始比較多對外的一些媒體網路上曝光自己的作品,對於曝光,其實早在2011年開始,每一年度或多或少都會參加一些設計競賽,目的只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如何而已,以及看看我選擇走的這條路,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也喜歡這條路上的風景,并沒有特別是為了行銷或包裝自己方面的考量,競賽要是沒能對到評選委員的味口,在下一次之前,我也不會改變設計作法去迎合評審口味,不改設計初衷,這是在每一次參賽前對自我的要求,做好自己的設計本份,是比能不能得獎更為重要,對接案的態度也是一樣的,就是講緣份吧。對於樹立品牌這方面,我其實沒有特別的打算,相信帶給人生活更美好的設計,相信自己,相信努力,相信品牌走過了一段時間歲月后,就會有了屬於自己的故事,終究就會被看到。
您也做過一部分內地項目,您覺得內地市場以后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樣呢?
從臺灣經驗來看內地市場的發展,我覺得內地現階段有如三國初期的黃巾之亂,各地方英雄掘起,又如風格亂象的充斥,臺灣也經歷過如此,在慢慢去蕪存菁之后,有些人,有些風格走入了歷史,臺灣的室內設計辨識度很高,就如您們所看到的一樣,正如歷史黃巾之亂的開始,才有后面的三國鼎立不是嗎,只是一個過程罷了,文化經年累月養成的風格,從毛胚到精裝又再回到毛胚,是臺灣經歷過的,為什麼?是因生活水平越高,自我的意識就相對濃厚,量身訂做是室內設計的根本,生活不能復製,也不能被限制必須由人來適應規格化的設計,業主及設計師開始懂得尋找,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合作對象,當然在未來這也許有可能會演化出一種新的趨勢在供、需之間,我想,懂得的人已經知道現在該做些什么改變及準備了吧。
現在的室內設計已經經歷了一個由繁化簡的過程了,現在也有很多年輕設計師說擅長打造簡約風,您的項目也簡約居多,您覺得您優于他們的地方在哪呢?
室內設計是一個很特殊且專為”人”量身訂作的行業,特別是住宅,設計因人的需要而產生,人就是最大的關鍵,每個人,每個個案都是獨特而唯一的,只要是符合需求、人的需要,就是一個成功的設計,這也是相當主觀的現實問題,喜歡簡單的人,你給他復雜的、奢華的,就算你做得再好再厲害,在不喜歡的人眼中是不會有交集、有同感的,反之亦是,青菜蘿卜各有喜好對吧。再說簡約這二字,簡化的一種形容,我認為的簡約它并不是一個主義或者是一種運動所形成的風格,他內在反應的是一種生活的演化,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其實這也沒什麼,最終會是由人的本質自然產生出來,時間上的問題,回復到本初的質樸境界,除去外飾,回復淳樸的本性,清清凈凈原來的樣子,大自然無偽的境地,自然內化的表現。至於優於誰,我并沒有優勢,也還不夠好,只有對自己的期許,希望未來有一天有人看著圖片,就能辨識出來說,這是洪文諒的作品。
看到您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材料和光線,用最少的量去完成一個項目,這是怎么考慮的呢?
光線對於我來說,跟人呼吸是一樣的自然存在,自然不能沒有它,空間就像一個容器,光就好比液體,在決定於形塑空間的鋪陳上,一開始對了,后面的光就能跟著你要的感覺進來,一起感動。量身訂做,隨著居住者的喜好,以獨特而唯一的形態來描述每個人生活裡的故事,去除掉多餘的素材、線條或風格框限,傳達人與人、人與空間、空間與生活,自由共享的創意,盡興而自然形成的結果。在材料上,看似大家都在追求快速且多量、多樣化的同時,我們堅持設計不應該比它所需要的還復雜的理念,用最少材料的量或樣式來完成一件作品,是一種挑戰,也是對自己在設計上的一種設限,在最有限的材料上,是不是能發展出不一樣的設計來形成居住者的特色,我覺得蠻好的,樂在其中,我相信唯有簡單才能細細地咀嚼設計帶給人的一種態度。
您同事和客戶評價您都是“事必躬行,情懷至上”的,所以您之前做項目的時候經常會自己貼錢?
設計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完美”強迫癥的癥狀吧!在享受過程中帶來的成就感跟愉悅感,就算在設計或施工過程中,自己多了一些付出或貼錢加點東西也是很平常的事,如果這付出能讓人與人之間升溫、使得空間更加分,也是挺享受的不是嗎,不過也是要看遇到什麼人。
我聽您說過“設計不只是設計,要跟客戶做朋友,需用心對待”。
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對我來說是一體不可分的,之所以在我的工作裡也就沒有客戶之分,除非是對方太見外了,剛也提到室內設計是一個量身訂做的行業,必要在最短、最有限的時間內瞭解到對方的需求等等,走入對方或朋友或家人的角色,彼此信任、尊重,我想才能彼此真心的對待及付出,一來也才能創造出對方真心想要、所需要的設計,讓居住使用者的生活更美好,二來又可以從中得到一位朋友,何樂而不為。
您作為前輩,對于咱們后輩設計師有什么建議嗎?
能否給予后輩新秀們學習的東西,如果有人問起,就像現在,我會分享我的故事,相信我可以,更相信大家也可以,而且絕對能比我強,因為你們的起跑點已經勝過我很多,不要因當下的困惑或者是困難而停下了腳步,設計這路只能自己走,更不要去想跟一大堆人擠在同一條路上,除非你高人一等的鶴立於雞群之中,一眼就能被看到,我的建議是選擇走一條自己獨特的路,或許路上辛苦、孤獨,但總有一天一眼望去,絕對沒有別人,而是..只會看到你,在我的經驗裡告訴我,通常會這樣看到你,選擇到你的業主,絕對也會是你的伯樂,設計就跟交朋友一樣,能遇到知心知你的人是最幸福不過的事。
在聽您說完您的經歷的時候,給我的體會就是,成功的人背后的努力永遠是常人覺得無法忍受的,希望老師能一直保持這顆純粹的心去做設計,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
謝謝你,在這由于篇幅的關系,我也說不了太多,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我的主頁,大家一起交流:http://www.kebaojy.com/sjs/4360719/
設計本官方微信
掃描二維碼,即刻與本本親密互 動,還有更多美圖等你來看!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內容由用戶自行上傳,如權利人發現存在誤傳其作品情形,請及時與本站聯系。
?2012-現在 shejiben.com,All Rights Reserved.